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夜晚明月又一次圆满,城楼在夜色中重重叠叠。
仿佛又要在江南重聚,竟让我怀疑是在梦中相逢。
微风吹动树枝,惊起了暗处的喜鹊,露水打湿了草丛,覆盖了寒蛩。
在异乡的旅途中,醉意正浓,彼此相留却又畏惧晨钟的响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天秋月又满:秋天的夜晚,月亮再次圆满。
- 城阙夜千重:城楼和阙门在夜色中层层叠叠。
- 还作江南会:仿佛又要在江南相聚。
- 翻疑梦里逢:竟然怀疑是在梦中重逢。
- 风枝惊暗鹊:微风吹动树枝,惊动了隐藏的喜鹊。
- 露草覆寒蛩:露水湿润了草丛,覆盖了寒蝉。
- 羁旅长堪醉:在异乡流浪,正好可以畅饮。
- 相留畏晓钟:彼此相留却又害怕晨钟响起。
典故解析:
- “江南会”指的是在江南地区的相聚,江南以其美丽的景色和温婉的气候著称,常常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理想之地。
- “晓钟”指的是早晨的钟声,象征着清晨的到来和分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20年-约795年),字景仁,唐代诗人,生于江南,后迁居长安。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为题材,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流寓他乡时,正值秋夜,月色皎洁,思乡之情愈发浓烈。诗人偶遇故友,兴起共饮之情,但又因身在异乡而感到无奈,体现了游子对故乡和友情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整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美丽景象,月亮皎洁,城阙重重,诗人与故人相聚于此,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开头两句“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月光洒在城市的楼阙上,给人一种层次分明、意境深远的感觉。
接着,诗人提到“还作江南会”,这不仅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暗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这种美好却又让人怀疑是梦境,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渴望。随后几句通过“风枝惊暗鹊”和“露草覆寒蛩”描绘了秋夜的自然景象,风吹动枝条,惊起了暗藏的喜鹊,露水湿润了草丛,似乎传达了一种孤独的旅途感。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在异乡的醉意与对晨钟的畏惧,既有对酒醉时光的珍惜,也有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惆怅。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思乡情怀与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秋月又满:描绘了又一个秋天的圆月,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 城阙夜千重:强调夜晚的宁静与深邃,城阙在夜色中显得更加雄伟。
- 还作江南会: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渴望与友人在江南再聚。
- 翻疑梦里逢:情感上带有些许的迷茫,难以分清梦境与现实。
- 风枝惊暗鹊:描绘了夜风中,树枝轻摇,暗处的喜鹊被惊起,增添了一丝生动的气息。
- 露草覆寒蛩:露水滋润了草地,寒蝉掩藏其中,增添了秋夜的静谧感。
- 羁旅长堪醉:在旅途中,诗人感到可以放纵自己,沉浸在酒醉的快乐中。
- 相留畏晓钟: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即将到来的清晨的惧怕,感情深邃而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翻疑梦里逢”,将梦境与现实相互交织,表现出对友谊的渴望与无奈。
- 拟人:如“风枝惊暗鹊”,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体现了唐诗对仗的特点。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秋夜的孤寂与对故人的怀念展开,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对旧友的珍视,以及在异乡生活的无奈和孤独。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着思念与孤独,秋月更是让人感怀。
- 城阙:代表着故乡的安全感与温暖,形成对比于旅途的孤独。
- 风、露、草:自然元素的描绘,增添了诗的意境,渲染了情感的深度。
- 喜鹊、寒蛩:代表着秋夜的生机与孤寂,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秋月又满”意指:
A. 春天的夜晚
B. 秋天的夜晚
C. 冬天的夜晚 -
诗人对“晓钟”的态度是:
A. 喜欢
B. 畏惧
C. 无所谓 -
“羁旅长堪醉”意在表达:
A. 旅途的快乐
B. 对酒的渴望
C. 旅途的孤独与放纵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之情,但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
- 李白的《月下独酌》则呈现了个人孤独的酒醉情景,情感更加奔放,与戴叔伦的细腻相对比,展现出不同的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