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东归(一作方干诗,题云送卢评事东归)》

时间: 2025-01-26 02:20:47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轻烟拂流水,落日照行尘。

积梦江湖阔,忆家兄弟贫。

裴回灞亭上,不语自伤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友人东归

万里杨柳色,出关送故人。
轻烟拂流水,落日照行尘。
积梦江湖阔,忆家兄弟贫。
裴回灞亭上,不语自伤春。


白话文翻译:

在万里之外的杨柳色彩中,我在关口送别故友。轻烟轻轻拂过流水,落日映照着行路的尘土。心中积累的梦想在广阔的江湖中漂泊,而思念家中的兄弟却因贫困而感到忧伤。在灞亭上徘徊,默默无语,感伤这春天的景象。


注释:

  • 万里杨柳色:指远方的杨柳树的颜色,象征着离别的情景。
  • 出关送故人:指在关口送别朋友,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 轻烟拂流水:轻烟拂过河水,描绘出一幅柔和的自然景象。
  • 落日照行尘:夕阳映照着行走时扬起的尘土,营造出一种温暖而略显忧伤的氛围。
  • 积梦江湖阔:指心中有许多梦想,但江湖辽阔,难以实现。
  • 忆家兄弟贫:思念在家的兄弟,因生活贫困而感到无奈。
  • 裴回灞亭上:在灞亭上徘徊,表现出一种不舍和沉思的状态。
  • 不语自伤春:默默无语,却因春天的景色而感到伤感,体现了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公元740年—约公元794年),唐代诗人,字景山,号梦得。其诗风典雅清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多以山水、友情为主题。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送别友人之际,反映了朋友离别时的复杂情感。诗中不仅有对友人的不舍,还有对自身境遇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


诗歌鉴赏:

《送友人东归》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展现了戴叔伦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万里杨柳色”引入,描绘出远方的自然景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忧伤的气氛。接着,诗人通过“轻烟拂流水,落日照行尘”描绘出送别时的场景,轻烟和落日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既有自然的柔和,又有离别的沉重。

中间的“积梦江湖阔”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理想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随之而来的“忆家兄弟贫”,则让情感更加深入,展现了对家庭的思念与无奈。这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更是对自己生活境遇的反思。

最后两句“裴回灞亭上,不语自伤春”,诗人徘徊在灞亭,默默无语,内心充满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伤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充分展示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理想和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里杨柳色:远方的杨柳色彩生动鲜明,唤起离别的情感。
  2. 出关送故人:在关口送别朋友,表示不舍。
  3. 轻烟拂流水:用轻烟和流水的柔和景象映衬送别的心情。
  4. 落日照行尘:夕阳照射在尘土上,增添了离别的伤感。
  5. 积梦江湖阔:对未来的渴望与现实的遥远形成对比。
  6. 忆家兄弟贫:思念家乡,感叹兄弟的贫困,增加了忧伤感。
  7. 裴回灞亭上:在灞亭徘徊,表现出孤独与思索。
  8. 不语自伤春:默然无语,心中感伤春天的美好与离别的痛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比喻人情世态,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如“轻烟拂流水,落日照行尘”,形式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乡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以及对生活境遇的思考,展现了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离别的情感,柔美而又脆弱。
  • 轻烟:代表着朦胧的思绪和情感的缥缈。
  • 流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落日:暗示着光阴的短暂与生命的无奈。
  • 江湖:引申为广阔的前途与理想。
  • 灞亭:作为徘徊之地,象征着思考与回忆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里杨柳色”指的是什么? A. 远方的春天
    B. 远方的杨柳树的颜色
    C. 朋友的归来

  2. 诗人送别朋友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A. 高兴
    B. 忧伤
    C. 无所谓

  3. “忆家兄弟贫”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思念? A. 朋友
    B. 家庭
    C. 自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by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表达离别之情,但更侧重于友谊的珍贵。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渗透着对过去的回忆和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唐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