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州使院书情寄江夏贺兰副端》

时间: 2024-09-19 21:44:19

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河。

俱从泛舟役,近隔洞庭波。

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

无因得相见,却恨寄书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河。
俱从泛舟役,近隔洞庭波。
楚水去不尽,秋风今又过。
无因得相见,却恨寄书多。

白话文翻译:

云雨一散去,悠悠的关山和河流依然存在。
大家都在泛舟劳作,距离洞庭湖仅隔一层波浪。
楚水流淌不绝,秋风又一次吹过。
无缘相见,唯有怨恨书信寄得太多。

注释:

  1. 云雨:象征天气变化,暗示离别或相思。
  2. 悠悠:形容时间或空间的绵延,表示遥远。
  3. 泛舟:指划船,泛舟于水面。
  4. 洞庭波:指洞庭湖的波浪,洞庭湖是位于湖南省的一个大湖泊。
  5. 楚水:指长江流域的水,象征故乡。
  6. 无因得相见:没有机会见面。
  7. 却恨寄书多:却因信件往来而感到遗憾。

典故解析:

  • 洞庭湖:著名的湖泊,古往今来都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 楚水:代表故乡的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43年-约789年),字惟忠,号景明,唐代诗人,擅长五言诗和七言诗。他的诗作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戴叔伦与友人贺兰副端分离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中的景物描写映射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诗歌鉴赏:

戴叔伦的《潭州使院书情寄江夏贺兰副端》是一首充满思乡情和友谊的诗作。诗中开头的“云雨一萧散”,便给人一种瞬间的变化感,仿佛在瞬息之间,诗人从喧嚣的生活中回归到宁静的思考中。接着,诗人描绘了关山和河流的悠长,暗示着距离和时间的遥远,表现出一种对友人的无奈与思念。

“俱从泛舟役,近隔洞庭波”,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尽管他们都在水上劳作,但依然难以相见,给人一种无奈的感觉。接下来的“楚水去不尽”,则通过对江水的描写,表达了流不断的故乡情怀,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对友人情谊的绵延不绝。

最后两句“无因得相见,却恨寄书多”,则是诗中情感的高潮,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通过书信传达情感的方式,虽能表达心意,却又让人倍感遗憾,没有面对面的相聚。整首诗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浸透着深厚的情感,既有思乡之情,也有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雨一萧散:云和雨一旦散去,象征着离别后的孤独。
  2. 悠悠关复河:关山和河流依然存在,表明时间的流逝与景物的永恒。
  3. 俱从泛舟役:大家都在水上劳作,说明人们的共同经历。
  4. 近隔洞庭波:距离洞庭湖不远,暗示着诗人与友人近在咫尺却难相见。
  5. 楚水去不尽:长江水流不断,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
  6. 秋风今又过:秋风再次吹过,时间的流逝让人更加思念。
  7. 无因得相见:没有机会相见,表达了无奈。
  8. 却恨寄书多:因书信往来而感到遗憾,暗示情感的局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雨比作离别,传达情感。
  • 对仗:如“云雨一萧散,悠悠关复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洞庭湖和楚水构成思乡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乡与友谊为主题,表达了对故乡的依恋和对友人深切的怀念,情感深邃而细腻,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无奈与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云雨:象征着离别、变幻莫测的情感。
  2. 关山:象征着阻隔与遥远,带有一种无奈感。
  3. 洞庭波:象征着友谊的距离,既近又远。
  4. 楚水:象征故乡,寄托了思念之情。
  5.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哪个湖泊是洞庭湖? A. 湖南省
    B. 湖北省
    C. 四川省

  2. “无因得相见”是什么意思? A. 有缘相见
    B. 无缘相见
    C. 见面很少

  3.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 A. 疏远
    B. 思念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戴叔伦的诗更加侧重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思乡情感,而王维的诗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