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崇德君所画雀竹蜩螗图赞》
作者:黄庭坚
蒿下蹄间,斥鷃饮啄。争雄穹枝,竿网将作。
蝉嘒竹间,自谓得己。螗螂从之,鸡鸣不已。
白话文翻译:
在蒿草和马蹄间,斥鷃(鸟名)在饮水啄食。
在高大的树枝上争夺雄性地位,竹竿网正要制作。
蝉鸣在竹间,仿佛自以为得意。
螳螂跟随其后,鸡鸣声不绝于耳。
注释:
- 蒿: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在湿地或干燥的地方。
- 斥鷃:一种水鸟,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
- 穹枝:高大的树枝,象征着高处的争斗。
- 竿网:竹竿和网,暗示捕捉或捕猎。
- 蝉嘒:蝉鸣,形容蝉的叫声。
- 螗螂:即螳螂,是一种捕食性昆虫。
- 鸡鸣:鸡的叫声,常用作清晨的象征。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斥鷃”和“螳螂”都与自然生态相关,表现了生物之间的竞争与生存状态。黄庭坚通过描绘这些生动的场景,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竞争和斗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书法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豪放,常以自然景物和社会百态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是黄庭坚为朋友崇德君的画作所作,表现了对自然生物的细致观察和对画作的赞美。作品在表达自然景象的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小鸟、蝉和螳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自然界,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和竞争的思考。开篇以“蒿下蹄间,斥鷃饮啄”描述了斥鷃在自然中的生活状态,生动且具画面感,仿佛让读者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生态图景。接着,通过“争雄穹枝”,展示了动物之间的竞争,隐喻人类社会中的权力争斗。蝉的鸣叫带来了一种自鸣得意的感觉,似乎在强调个体在自然中的存在价值。最后,螳螂的跟随和鸡鸣的声音,将诗的节奏推向高潮,表现出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摹,更是对生命状态的深刻反思。通过对画作的赞美,诗人引发了对个人奋斗与社会竞争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在艺术和哲理上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蒿下蹄间,斥鷃饮啄:描绘了斥鷃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场景,强调生存的细腻。
- 争雄穹枝,竿网将作:表现了鸟类之间的竞争,暗示着人类社会的权力斗争。
- 蝉嘒竹间,自谓得己:蝉的鸣叫自得其乐,体现了对生命的自信和骄傲。
- 螗螂从之,鸡鸣不已:螳螂的跟随和鸡鸣声的持续,增强了生动的自然场景感。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蝉和螳螂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行为,增强了作品的生动性。
- 对仗:如“争雄穹枝,竿网将作”,体现了诗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该诗探讨了生命的竞争与生存的状态,通过自然生物的描绘,反映了人类社会中生存的艰辛与努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斥鷃: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斗争。
- 蝉:象征着生命的自信和对存在的肯定。
- 螳螂:象征着捕食与生存的智慧。
- 鸡鸣: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斥鷃”是什么动物?
A. 鱼
B. 鸟
C. 昆虫
D. 哺乳动物 -
“争雄穹枝”中的“争雄”指的是什么?
A. 争夺食物
B. 争夺地位
C. 争夺配偶
D. 争夺领土 -
诗中“蝉嘒竹间”的含义是什么?
A. 蝉在竹子间鸣叫
B. 蝉在竹子上栖息
C. 蝉在竹子间觅食
D. 蝉在竹子下隐蔽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黄庭坚的作品更注重对自然细节的描绘,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互为补充,展现了中国古诗词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