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招提院静照堂
作者:李大临〔宋代〕
地胜堂新构,僧闲昼杜门。
山林谁乐静,城市亦非喧。
客到空弹指,风来不动幡。
祗应常宴坐,对镜一无言。
白话文翻译:
这座静照堂刚刚建成,僧人们在白天关上了门。
在山林中,谁又能享受这样的宁静,城里又怎会没有喧闹?
客人一到,就像轻轻一弹手指,微风吹来,幡旗却不动。
只应常常在这里宴坐,对着镜子却无言以对。
注释:
- 地胜:指这里的环境优美。
- 杜门:关门不出,表示安静。
- 乐静:享受宁静。
- 空弹指:形容时间流逝很快。
- 不动幡:风来时,幡旗却不动,象征静谧。
- 祗应:只应该。
- 常宴坐:常常在此聚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大临,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招提院静照堂,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珍视与对喧嚣城市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的寺院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安静与自然的向往。在诗中,李大临用“地胜堂新构”来引入背景,表明这是一处新建的清幽之地;而“僧闲昼杜门”则展现了僧人们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状态。接下来的“山林谁乐静,城市亦非喧”一句,暗含了诗人对山林宁静与城市喧嚣的对比,似乎在质疑,真正的安宁在哪里。接着,诗人通过“客到空弹指”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仿佛客人来后,宁静的氛围被打破,而“风来不动幡”则进一步强调了静谧的氛围。最后一句“对镜一无言”更是将内心的沉默与思考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似乎在对自己内心的反思和探索。整体而言,诗中蕴含了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孤独与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地胜堂新构:暗示这处地方美丽且新鲜,给人新的感受。
- 僧闲昼杜门:僧人们享受这份宁静,选择闭门不出。
- 山林谁乐静,城市亦非喧:对比山林的静谧与城市的喧嚣,表达对静谧生活的渴望。
- 客到空弹指:形象地描绘出时间的短暂与稍纵即逝。
- 风来不动幡:强调了诗中环境的静谧,给人一种超然的感受。
- 祗应常宴坐,对镜一无言:表达诗人内心的沉思与对话,自我反省的状态。
-
修辞手法:
- 对比:山林的宁静与城市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风来时,幡旗不动,暗示一种静谧的力量。
- 象征:镜子象征内心的反思与自我认识。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寺院的静谧环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静照堂:象征着安静与清明的心境。
- 杜门:隐逸生活的象征,表示远离尘世的选择。
- 幡: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不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城市喧嚣
B. 寺院的宁静
C. 游子的思乡
D. 自然的美丽 -
“杜门”在诗中指什么?
A. 关门不出,表示安静
B. 走出寺院
C. 旅行
D. 聚会 -
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拟人
B. 夸张
C. 比喻
D. 排比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宁静与思考的渴望。
- 《山中杂诗》(王维):描绘山中生活的清幽与安静。
诗词对比:
- 《题招提院静照堂》与《静夜思》:两者均表现出对宁静的向往,但《静夜思》更注重于思乡之情,而《题招提院静照堂》则强调内心的沉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
- 《李大临及其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