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濂溪周虞部》

时间: 2025-01-27 03:12:06

帘前翠霭逼庐山,门掩寒流尽日闲。

我亦忘机澹荣利,喜君高躅到松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帘前翠霭逼庐山,
门掩寒流尽日闲。
我亦忘机澹荣利,
喜君高躅到松关。

白话文翻译:

在窗帘前,青翠的雾气逼近庐山,
门关得紧紧的,寒流在阳光下显得悠闲。
我也忘却了世俗的名利,
高兴你从松关而来,步履轻松。

注释:

  • 帘前:窗帘前面。
  • 翠霭:青翠的雾气。
  • :逼近、靠近。
  • 庐山:指庐山,著名的风景名胜。
  • 寒流:冷风或冷流。
  • 尽日闲:整天悠闲自在。
  • 忘机:忘却世俗的思虑和计较。
  • :淡泊、不在意。
  • 荣利:名利、荣华富贵。
  • 高躅:轻松的步伐。
  • 松关:松树环绕的关口,意指自然环境。

典故解析:

“庐山”是中国著名的山脉,历代文人都以庐山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松关”则是象征清幽、宁静的地方,常用来指代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大临,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为主题,表达对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在庐山的闲适时光,表明他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文化风潮。

诗歌鉴赏:

李大临的《谒濂溪周虞部》是一首充满自然美和哲理思考的诗作。诗的开头通过“帘前翠霭逼庐山”描绘了一个青翠欲滴的自然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内心也随之平静下来。

“门掩寒流尽日闲”一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闲适的氛围。门紧闭,寒流被挡在外面,表现出诗人对外界纷扰的拒绝,体现了他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第三句“我亦忘机澹荣利”则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态,忘却了世俗的荣华富贵,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最后一句“喜君高躅到松关”,不仅表明他对友人的欢迎,也暗示了这种友谊在自然之中的愉悦氛围。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帘前翠霭逼庐山:窗前的青翠雾气紧紧围绕着庐山,描绘了迷人的自然景色。
  2. 门掩寒流尽日闲:关上门,冷风在阳光下透出闲适的气息,突出一种安静的生活状态。
  3. 我亦忘机澹荣利:我也忘却了世俗的计较和名利,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4. 喜君高躅到松关:我很高兴你从松关而来,显示了对朋友的热情和对自然环境的欣赏。

修辞手法:

  • 对仗: “寒流”与“尽日闲”形成对比,突出了环境的宁静与诗人的内心世界。
  • 意象: 使用“庐山”、“松关”等自然意象,营造出悠闲自得的氛围。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体现了一种淡泊、闲适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霭:象征生机与清新,体现自然的美。
  • 寒流:代表外界的纷扰与压力。
  • 松关:象征宁静与清幽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庐山”代表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座山
    • C. 一个人物
  2. “我亦忘机澹荣利”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忘却名利
    • C. 对名利无所谓
  3. 诗中描绘的环境氛围是怎样的?

    • A. 喧闹
    • B. 宁静
    • C. 紧张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弟来》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追求,两者都体现出文人对清新自然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3. 《李大临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