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相公道中赠别张相公》

时间: 2025-04-27 21:33:54

云间双凤鸣,一去一归城。

鞍马朝天色,封章恋阙情。

日临宫树高,烟盖沙草平。

会当戎事息,联影绕池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间双凤鸣,一去一归城。
鞍马朝天色,封章恋阙情。
日临宫树高,烟盖沙草平。
会当戎事息,联影绕池行。

白话文翻译:

在云间,两只凤凰在鸣叫,一只飞走,一只返回城中。
马鞍和战马朝着天边的色彩,封印的章文依恋着宫阙的情怀。
阳光照耀着高高的宫树,烟雾笼罩着平坦的沙草。
将要结束戎马生涯,影子围绕着池塘行走。

注释:

  • 云间:指高空,暗指高远的境界。
  • 双凤:象征高贵、祥和的双凤,古代常用来比喻贤才。
  • 鞍马:战马和马鞍,象征出征的准备。
  • 封章:指上朝时的文书,表示对权力和荣誉的眷恋。
  • 阙情:对宫阙的情感,表明对故土的留恋。
  • 戎事:指军事活动,暗示诗人对平和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约750年-830年),字子建,唐代诗人,生于今陕西省。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王建的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是王建在送别好友张相公途中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结合了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情的深厚感受,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和裴相公道中赠别张相公》通过形象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诗的开头“云间双凤鸣”引入了高远的意境,双凤的鸣叫象征着友谊的珍贵与难舍,暗示了友人即将分离的情境。“一去一归城”则表明了分别的不可避免,友人之间的情感在这里被具象化。

接着,“鞍马朝天色,封章恋阙情”描写了出征的场景,马鞍和战马的准备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紧迫与生活的沉重,而封章与阙情则隐喻着对权力和故土的眷恋,折射出诗人内心的纠结和对未来的迷茫。

“日临宫树高,烟盖沙草平”描绘了明媚的自然景色,但在这样的光景下,依然蕴含着离别的忧伤。“会当戎事息,联影绕池行”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和平生活的渴望,影子围绕池塘的景象,象征着重聚的希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人情的交融,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回忆,表现了唐代文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间双凤鸣:开篇引入高远的境界,双凤的鸣叫象征着友谊的珍贵。
  • 一去一归城:分别的情境,强调了友人即将离去的无奈。
  • 鞍马朝天色:战马的准备,暗示了即将面临的战争。
  • 封章恋阙情:对权力和故土的留恋,表达了内心的矛盾。
  • 日临宫树高:阳光照耀,描绘出美好的自然景象。
  • 烟盖沙草平:烟雾笼罩,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离别氛围。
  • 会当戎事息:渴望和平的生活,表达出对未来的期望。
  • 联影绕池行:影子环绕,象征着重聚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间双凤鸣,一去一归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双凤比喻友谊,生动形象。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映射内心情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现了友情的珍贵与离别的伤感,以及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描绘,诗人传达出对友情的深切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凤:高贵与友谊的象征。
  • 鞍马:出征的象征,代表着责任和使命。
  • 宫树:权力与荣耀的象征,暗示对故土的眷恋。
  • :重聚的希望与平和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双凤”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友谊 C. 战争

  2. 诗中“日临宫树高”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A. 黑暗 B. 明亮 C. 雾霭

  3. “会当戎事息”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期望? A. 战争 B. 和平 C. 搬家

答案:

  1. B. 友谊
  2. B. 明亮
  3. B. 和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赠卫八处士》同样表现离别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情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深切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建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