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庭藻赴天申燕诗二首》

时间: 2025-01-27 04:42:21

薰风弦管迓休祥,浩唱充庭云不动,繁花压帽春风光。

可怜欢声正四合,不觉暮色来苍苍。

轩驺散去九衢闹,朝衣醉沥余淋浪。

小臣病著不能起,但听广乐风声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薰风弦管迓休祥,
浩唱充庭云不动。
繁花压帽春风光,
可怜欢声正四合。
不觉暮色来苍苍,
轩驺散去九衢闹,
朝衣醉沥余淋浪。
小臣病著不能起,
但听广乐风声长。

白话文翻译:

温暖的春风吹拂,乐器声中迎接吉祥,
高亢的歌声在庭院中回荡,云彩也不再移动。
繁花似锦,压得帽子也显得春光灿烂,
可惜这欢声笑语正四处回响。
不知不觉,暮色已悄然降临,变得苍茫。
车马散去,九条街道的喧闹消失,
朝服醉意犹存,余下雨水淋漓。
小臣因病无法起身,
只能静静听着广阔乐声在空中回荡。

注释:

  • 薰风:温暖的春风。
  • 弦管:指乐器,通常是弦乐器和管乐器。
  • 浩唱:高亢的歌声。
  • 压帽:花朵压在帽子上,形容繁花似锦。
  • 轩驺:古代的车马。
  • 九衢:指九条大街,喻指热闹的场景。
  • 朝衣:古代官员的朝服。
  • 广乐:指广泛的乐声,象征音乐的美好。

典故解析:

  • 春风: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常在古诗词中用来表现春天的美好。
  • 乐声:在古代诗词中,乐声常常与庆祝、宴会等场合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欢愉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望,宋代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日的宴会场景,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欢乐时光的珍惜。诗中描绘了欢声笑语的景象以及渐渐降临的暮色,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不舍。

诗歌鉴赏:

王之望的《次韵陈庭藻赴天申燕诗二首》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节奏,展现了一个春日宴会的生动场景。诗的开头以“薰风弦管迓休祥”引入,描绘了温暖的春风和美妙的乐声,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气氛。接着“浩唱充庭云不动”,表现出歌声在庭院中回荡,云彩似乎也因这欢愉而静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随着诗的推进,作者由欢快的场景转向了对夕阳西下的感慨,“不觉暮色来苍苍”,这一句恰如其分地捕捉到了时光流逝的瞬间,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最后几句描绘了小臣因病无法起身的情景,尽管身体虚弱,却仍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中,表现出一种无奈而又乡愁的情感。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春日宴会的热闹与欢愉,更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感怀与惋惜,情感深邃而细腻,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薰风弦管迓休祥:春风吹动乐器,迎接吉祥的气息。
  2. 浩唱充庭云不动:高亢的歌声在庭院回荡,云彩静止不动。
  3. 繁花压帽春风光:繁花盛开,帽子上压着花朵,春光明媚。
  4. 可怜欢声正四合:可惜欢声笑语四处回响,令人感到惋惜。
  5. 不觉暮色来苍苍:不知不觉中,暮色已悄然降临,显得苍茫。
  6. 轩驺散去九衢闹:车马散去,街道上的喧闹逐渐消失。
  7. 朝衣醉沥余淋浪:穿着朝服的人醉意仍存,余下的雨水淋湿了身。
  8. 小臣病著不能起:小臣因病无法起身,感到无奈。
  9. 但听广乐风声长:只能静静地听着乐声在风中回荡。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乐声比作春风,增加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云彩因歌声而静止,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宴会的欢庆与随之而来的暮色,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邃。

意象分析:

  • 春风: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活力。
  • 乐声:代表欢愉与庆祝的气氛。
  • 繁花:表达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暮色:暗示时光的流逝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薰风”指的是什么? A. 冷风
    B. 温暖的春风
    C. 夏天的热风
    答案:B

  2. “轩驺”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A. 车马
    B. 房屋
    C. 人群
    答案:A

  3. 诗中表现对美好时光的感慨的句子是? A. 不觉暮色来苍苍
    B. 可怜欢声正四合
    C. 小臣病著不能起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之望《次韵陈庭藻赴天申燕诗二首》李白《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王之望通过春日的喜庆气氛展现欢愉,而李白则在寂静的夜晚中感受到孤独与思乡之情,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王之望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