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荆门军宋签判、陶教授许尉同坐)》
时间: 2025-02-04 15:48: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荆门军宋签判、陶教授许尉同坐)
作者:王之望 〔宋代〕
蒙泉岁晚,偶扁舟同泛一池寒渌。
四者难并谁信道,草草幽欢能足。
美景良辰,赏心乐事,更有人如玉。
今宵此会,陋邦惊破衰俗。
豪俊傅粉诸孙,几年分袂,一笑还相逐。
痛饮厌厌清夜永,那管更深催促。
宋玉词章,陶潜风概,况继前贤躅。
故人未至,座中仍对梅福。
白话文翻译
在这寒冷的冬季,我在蒙泉的池塘上,偶然乘着小舟,泛游于清澈的水面。四个人的友谊,难以并列,谁又能信从那道理,草草的幽欢就能满足了。美好的景色与良辰美景,令人心情愉悦,更有如玉般的人在旁。今夜的聚会,让这偏僻的小地方打破了沉闷的风俗。那些豪杰才俊,曾经在一起几年的分别,如今再次相聚,一笑便能重拾旧时情。痛快地饮酒,清夜漫漫,谁还在意那更深的催促。宋玉的词章,陶潜的风雅,更何况是承继了前贤的风范。故人尚未到来,席间依然对梅花畅谈。
注释
- 蒙泉:指蒙泉山,位于荆门,水清澈见底。
- 扁舟:小船,用于泛舟游玩。
- 寒渌:寒冷的清水。
- 草草幽欢:草率的、简短的欢聚。
- 如玉:形容人品如玉,指气质优雅。
- 陋邦:指偏僻的地方,地方狭小。
- 豪俊:指有才华的青年。
- 傅粉:化妆,形容年轻人的风采。
- 痛饮:痛快地喝酒。
典故解析
- 宋玉、陶潜:宋玉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以《风赋》闻名;陶潜(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以其田园诗著称。两人都代表了高雅的文人风范。
- 梅福:梅花的福气,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美好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望,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风格以清新脱俗著称。他的诗作往往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荆门,正值岁末,诗人与友人相聚于此,借着美景与酒意,感慨时光流逝,友谊珍贵,寄托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念奴娇》通过描绘一幅冬季的美丽景象,传达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蒙泉岁晚”的意境为起点,构建了一种温暖而又略带感伤的氛围。诗中提到的“偶扁舟”,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更是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四人友谊的珍贵体现在“草草幽欢能足”中,表达了诗人对简单快乐的珍视。
诗人提及的“美景良辰”,让人感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悦,而“更有人如玉”的表述,更加深了聚会氛围的温馨。诗人在此处不仅是在描述外界的美好,更是在表达对友人的赞美与欣赏。接下来,诗人对“陋邦惊破衰俗”的感慨,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认为即便在偏僻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与文人雅韵仍能突破世俗的束缚。
而“痛饮厌厌清夜永”的句子则表现出一种豪放的饮酒态度,诗人似乎在追求那种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结尾处,诗人提到的“故人未至”,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一丝期待与焦急,也让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彰显出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蒙泉岁晚:在寒冷的冬季,地点是蒙泉。
- 偶扁舟同泛一池寒渌:偶然乘坐小舟,在清澈的池水中游玩。
- 四者难并谁信道:四个人的友谊难以相提并论,谁能相信那种道理。
- 草草幽欢能足:草率的欢聚也能令人满足。
- 美景良辰,赏心乐事:美好景色与时光,令人心情愉悦的事情。
- 更有人如玉:更有气质如玉的人在旁。
- 今宵此会,陋邦惊破衰俗:今晚的聚会,让这偏僻之地打破了陈旧的风俗。
- 豪俊傅粉诸孙:豪杰的青年们,经过几年分别,重聚一笑。
- 痛饮厌厌清夜永:痛快地饮酒,漫长的夜晚令人厌倦。
- 那管更深催促:谁还在意那深夜的催促。
- 宋玉词章,陶潜风概:提到宋玉的词和陶潜的风格。
- 况继前贤躅:更何况是继承了前人的风范。
- 故人未至,座中仍对梅福:故人尚未到场,席间依然对梅花畅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如玉”比喻人的气质。
- 对仗:如“痛饮厌厌”与“清夜永”,形成对比的意象。
- 排比:如“美景良辰,赏心乐事”,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反映在自然与人情之间的和谐共处,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谊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蒙泉:象征着清澈与宁静。
- 扁舟:象征着自由与洒脱。
- 寒渌: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冬季的寒冷。
- 梅:象征着高洁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如玉”是指什么? A. 美丽的景色
B. 气质优雅的人
C. 美味的食物 -
诗人提到的“故人未至”,指的是什么情感? A. 期待与焦虑
B. 无所谓的态度
C. 对未来的迷茫 -
诗中“草草幽欢能足”的意思是? A. 追求奢华的生活
B. 简短的欢聚也能满足
C. 不在乎朋友的陪伴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同样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王之望《念奴娇》与李白《将进酒》:两者均展示了在饮酒时的豪情与对友谊的珍视,但前者更偏向于温情脉脉,后者则更显豪放奔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王之望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