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圜中二首》

时间: 2025-01-25 07:06:25

网得金鳞不忍烹,一瓯春菜眼偏明。

逢君强赋湖阴曲,顾我方趋日照城。

散坐酴醿留客醉,过庭鹎鵊为谁鸣。

还朝密迩非轻别,知有蒲轮访姓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网得金鳞不忍烹,一瓯春菜眼偏明。
逢君强赋湖阴曲,顾我方趋日照城。
散坐酴醿留客醉,过庭鹎鵊为谁鸣。
还朝密迩非轻别,知有蒲轮访姓名。

白话文翻译:

捕到金鳞的鱼,不忍心将它烹煮;
一碗春天的菜肴,眼看着就显得格外鲜明。
遇见你时,我强作诗歌《湖阴曲》,
而我则朝着阳光洒落的城中走去。
散坐在酒席上,尽情醉酒,
庭院中的鸟儿在鸣叫,究竟是为谁而歌?
再回朝时,虽是密切相聚,却不是轻松的别离,
知道有蒲轮船要来拜访我,询问我的名字。

注释:

  • 金鳞:指金色的鱼鳞,象征珍贵的鱼。
  • :古代的一种盛器,这里指盛春菜的碗。
  • 湖阴曲:可能指的是一首风景优美的诗歌,意为在湖边阴影处的音乐。
  • 酴醿:即酿造的美酒。
  • 鹎鵊:一种鸟,鸣叫声清脆,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气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望(生卒年不详),字君明,号圜中,宋代诗人。他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常常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王之望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常流露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在一次与友人聚会时,借酒抒怀,表达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展现了宋代文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相聚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次韵王圜中二首》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开篇以“网得金鳞不忍烹”引入,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怜惜,象征着他对生活细节的敏感和珍视。接着通过“瓯春菜眼偏明”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享受。

在与友人相聚时,诗人急于赋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也透出了一丝忧伤。“散坐酴醿留客醉”描绘了聚会的欢愉气氛,而“过庭鹎鵊为谁鸣”则引发了对生活中更深层次的思考,暗示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复杂与深远。最后“还朝密迩非轻别”一句,表达了离别的惆怅与对友人的思念,充满了诗人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展现了王之望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网得金鳞不忍烹:捕到美丽的金鱼,心中疼惜,不忍心将其烹煮。
  2. 一瓯春菜眼偏明:春天的蔬菜在阳光下显得特别鲜亮,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3. 逢君强赋湖阴曲:在遇见朋友时,勉强为他作一首《湖阴曲》,表现出朋友聚会的欢愉。
  4. 顾我方趋日照城:我正朝着阳光普照的城市走去,暗示着光明与希望。
  5. 散坐酴醿留客醉:大家围坐在一起,饮酒畅饮,享受欢乐时光。
  6. 过庭鹎鵊为谁鸣:庭院里的鸟儿在鸣叫,令人思索,它们是在为谁歌唱。
  7. 还朝密迩非轻别:再回朝时,即使相聚很近,离别却不是轻松的事情。
  8. 知有蒲轮访姓名:知道有船来访,询问我的名字,暗示着友谊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鳞”比喻珍贵的事物,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 拟人:如“过庭鹎鵊为谁鸣”,将鸟儿的鸣叫赋予情感,使情景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中使用了许多对仗的句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人生离别的感慨,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鳞:象征珍贵与美好。
  • 春菜:象征生机与希望。
  • 湖阴曲:象征诗意与友谊的交流。
  • 酴醿:象征欢聚与饮酒的快乐。
  • 鹎鵊:象征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感受。
  • 蒲轮:象征友谊的延续与联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网得金鳞不忍烹”的意思是: A. 捕到的鱼很美,不想吃
    B. 捕到的鱼很大,想烹饪
    C. 捕到的鱼很多,不想放生

  2. “逢君强赋湖阴曲”中的“君”指的是: A. 朋友
    B. 自己
    C. 宠物

  3. “过庭鹎鵊为谁鸣”反映了: A. 对自然的观察
    B. 对爱情的思考
    C. 对饮酒的享受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这些诗作同样表达了对友谊、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王之望的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进行对比,前者更偏向于个人情感和友谊,后者则更加关注人生的离别与无常。两者虽主题不同,却都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