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寄丹丘亲旧》
时间: 2025-02-04 15:38:4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中寄丹丘亲旧
王之望 〔宋代〕
别处日已远,别情转绸缪。
行行千里余,脉脉无时休。
夜与梦相随,昼与泪俱流。
山高恨不断,水阔遮无由。
欲吞不下咽,欲吐不出喉。
戟我胸肺间,有如鱼挂钩。
寻端无从来,了知在心头。
翻疑一寸心,能容如许愁。
平生丈夫气,愧此须髯虬。
朝来看蓬鬓,满鉴雪霜浮。
白话文翻译:
在别处的日子已经遥远,离别的情感愈发绵绵不绝。
我行走在千里之外,心中思念却无时无刻不在。
夜晚伴着梦境,白昼与泪水同行。
高山使我无法断绝思念,辽阔的水面却又无从寄托。
想要咽下却吞不下,想要吐出却无法言说。
痛苦如同鱼钩刺入心间,令我难以承受。
寻求原因无从得知,心中明白却无处诉说。
反复思索这一寸心,竟能容纳如此的愁苦。
平生我以豪气自负,今却为满面须发的苍白而感到羞愧。
早晨照镜子时,见到蓬乱的白发,满目皆是岁月的痕迹。
注释:
- 绸缪:指细腻的情感,系念。
- 脉脉:形容深情款款,默默无言的样子。
- 戟:古代兵器,形容刺痛的感觉。
- 须髯虬:须发蓬乱,形容人的老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之望,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以情感细腻著称,擅长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离别之际,表达了对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愁苦。
诗歌鉴赏:
《道中寄丹丘亲旧》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在别离之后的孤独和思念的情感。开篇以“别处日已远,别情转绸缪”道出离别的遥远与情感的绵长,接着以“行行千里余,脉脉无时休”形象地描绘了思念如影随形。夜晚的梦境与白昼的泪水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内心的苦楚,表现出日夜不断的思念之情。
从“山高恨不断,水阔遮无由”可以看出,诗人对距离的无奈感,山水的阻隔使得思念显得更加深远。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欲吞不下咽,欲吐不出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挣扎,似乎在说,思念的痛苦无法用言语表达。
最后几句,诗人自省“平生丈夫气,愧此须髯虬”,表现了他对年华流逝的无奈与不甘,生动地传达出一种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使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处日已远,别情转绸缪”:表达离别已久,情感愈发缠绵。
- “行行千里余,脉脉无时休”:在漫长的旅途中,思念不断。
- “夜与梦相随,昼与泪俱流”:夜晚梦中见,白天泪水流淌。
- “山高恨不断,水阔遮无由”:山水阻隔,无法断绝思念。
- “欲吞不下咽,欲吐不出喉”:内心痛苦,无法表达。
- “戟我胸肺间,有如鱼挂钩”:形象化地表达痛苦的感觉。
- “寻端无从来,了知在心头”:痛苦原因难以追溯,但心中明白。
- “翻疑一寸心,能容如许愁”:心中反复思索,承载着沉重的愁苦。
- “平生丈夫气,愧此须髯虬”: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羞愧。
- “朝来看蓬鬓,满鉴雪霜浮”:早晨照镜,见白发苍苍。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戟我胸肺间”,将痛苦比作戟刺入心中。
- 对仗:如“日远情绸缪,行行千里余”,形成平衡的美感。
- 拟人:夜晚与梦、白昼与泪水的结合,赋予了情感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的主题,表达了对亲友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自省。诗中蕴含着人生的苦涩与对情感的执着,使人深思。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着遥远的距离与无奈的阻隔。
- 夜与梦:象征思念的深邃和无尽。
- 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老去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欲吞不下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痛苦
C. 惊讶
答案:B -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表达思念的深重? A. 山水
B. 鱼钩
C. 白发
答案:A -
“平生丈夫气,愧此须髯虬”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自豪
B. 羞愧
C. 悲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送友人》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送友人》和《道中寄丹丘亲旧》都是表达离别情感的诗作。李白的诗更显豪放,而王之望的诗则细腻柔情,反映了不同风格与情感的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关于宋代诗人的作品集锦。
- 《古诗文鉴赏辞典》:提供古诗文的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