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空城雀》
时间: 2025-01-26 04:23: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空城雀,何不飞来人家住,
空城无人种禾黍。
土间生子草间长,
满地蓬蒿幸无主。
近村虽有高树枝,
雨中无食长苦饥。
八月小儿挟弓箭,
家家畏我田头飞。
但能不出空城里,
秋时百草皆有子。
黄口黄口莫啾啾,
长尔得成无横死。
白话文翻译
空荡荡的村庄,鸟儿为什么不飞来找人住呢?
这空城里没有人种植禾黍。
土里长出小草,草间也有生机,
满地的蓬蒿幸好无人收割。
虽然近村有高高的树枝,
但下雨的时候没有食物,大家都很饥饿。
八月的小孩儿拿着弓箭,
每家每户都怕我在田头飞翔。
只要我不离开这空城,
秋天时百草都能结出种子。
小鸟小鸟,不要啾啾叫,
只要你们长大,就能避免横死的命运。
注释
- 空城:指无人居住的村庄。
- 禾黍:禾和黍是农作物,象征着农业的丰收。
- 蓬蒿:一种野草,象征荒芜的土地。
- 高树枝:村庄附近的高大树木。
- 黄口:指幼小的鸟儿。
- 横死:指意外死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生活琐事,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力。
创作背景
《空城雀》创作于唐代,中晚期,社会动荡,农村人口流失严重。诗中通过对空城的描写,反映了农村萧条的现状,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空城雀》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村庄,诗人在诗中通过空城与雀鸟的对比,展现了人类生存的脆弱与无奈。开头的“空城雀”引发人们对村庄的关注,而“何不飞来人家住”则表达了对人类生活的渴望与失落。接着,诗人通过对禾黍、生子、蓬蒿的描绘,展现了农村的荒芜,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在诗的后半部分,八月的小儿拿着弓箭,暗示着人们对自然的恐惧与无奈。诗人对小鸟的呼唤,象征着对生存的渴望与希望。尽管面临困境,诗中“秋时百草皆有子”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希望的力量,暗示着生活的延续与再生。
整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深刻反映了人类在自然与社会变迁中的脆弱与坚韧,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空城雀,何不飞来人家住:强调城市的荒凉与鸟儿的无奈,暗示人类的缺失。
- 空城无人种禾黍:直接指出荒芜的原因,人们不再耕作。
- 土间生子草间长:描述了自然的顽强生命力,虽然人离去,草木依然生长。
- 满地蓬蒿幸无主:无主的蓬蒿象征着荒废的土地,暗示社会的衰败。
- 近村虽有高树枝:说明近处有树木,但缺乏生机。
- 雨中无食长苦饥:雨水虽多,却没有食物,表现出困境。
- 八月小儿挟弓箭:小孩拿弓箭,暗示村庄的危险与不安。
- 家家畏我田头飞:每家都害怕空城的雀鸟,象征着失去的安全感。
- 但能不出空城里:诗人希望雀鸟能留在空城,不要离去。
- 秋时百草皆有子:秋天自然的再生与希望。
- 黄口黄口莫啾啾:小鸟要安静,不要惹来危险。
- 长尔得成无横死:希望小鸟长大,避免意外的死亡。
修辞手法
- 拟人:把雀鸟和草木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空城无人种禾黍”与“近村虽有高树枝”对比强烈,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荒凉的空城,表达了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反映了社会动荡带来的痛苦,同时寄托了对未来希望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空城:象征人类的孤独与遗忘。
- 禾黍:象征丰收与希望。
- 蓬蒿:象征荒废与失落。
- 黄口:象征生命的脆弱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空城”象征什么?
- A. 繁荣的村庄
- B. 荒凉的村庄
- C. 繁忙的城市
- D. 美丽的乡村
-
诗人希望小鸟在秋天能有什么结果?
- A. 死亡
- B. 繁殖
- C. 飞走
- D. 饥饿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王建的《空城雀》与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社会动荡与人们的无奈,但王建更侧重于农村的荒凉,而杜甫则在城市背景下展现了国家的破败。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王建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