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

时间: 2025-01-26 06:14:35

忽自见憔悴,壮年人亦疑。

发缘多病落,力为不行衰。

暖手揉双目,看图引四肢。

老来真爱道,所恨觉还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忽自见憔悴,壮年人亦疑。
发缘多病落,力为不行衰。
暖手揉双目,看图引四肢。
老来真爱道,所恨觉还迟。

白话文翻译:

突然间看到自己憔悴的模样,连壮年人也开始怀疑自己。
头发因多病而掉落,力量也因衰老而不再。
用暖手揉了揉双眼,努力看清四肢的样子。
年纪大了才真正明白人生的道理,所恨的是觉悟来得太迟。

注释:

字词注释:

  • 忽:突然、忽然。
  • 憔悴:形容因病或忧愁而显得消瘦。
  • 壮年:指年轻而有力气的成年男子。
  • 缘:因为。
  • 落:掉落。
  • 不行:行走、活动。
  • 衰:衰老、衰弱。
  • 暖手:用手温暖。
  • 揉:用手搓、按。
  • 看图:看自己的样子。
  • 引:拉动。
  • 四肢:手和脚。
  • 真爱道:真正理解人生的道理。
  • 所恨:所遗憾的。
  • 觉:感悟、领悟。
  • 还:仍然、还是。
  • 遲:迟缓、晚。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古代典故,但其表达的“老来真爱道”可视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生命历程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唐代诗人,字子建,号天民,生于今四川省,因其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王建的诗风以描写自然和人生活动见长,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创作背景:
《照镜》创作于王建晚年,诗人通过照镜子这一简单动作,反思自己的生活与衰老过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诗歌鉴赏:

《照镜》是一首通过简单的日常行为——照镜子,反映出诗人对自身衰老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忽自见憔悴”,便直接引入了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身变化的震惊与失落。紧接着,诗人以“壮年人亦疑”表达了对自己曾经年轻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发缘多病落,力为不行衰”描绘了衰老带来的身体变化,头发因病而掉落,力气也逐渐不支,展现了人到老年时的无奈和脆弱。通过“暖手揉双目”的细节,诗人呈现出一种渴望清晰认知自我的心态,仿佛在努力回顾过去的生命历程。

最后两句“老来真爱道,所恨觉还迟”是整首诗的升华,诗人终于意识到人生的真谛,但却感叹领悟来得太晚,充满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与无奈。这种情感不仅仅是个人的体验,更是普遍人性的共鸣,使得诗歌在历史长河中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忽自见憔悴:突如其来看到自己憔悴的容貌。
  2. 壮年人亦疑:连年轻时充满活力的自己也开始怀疑。
  3. 发缘多病落:因多病而掉落的头发。
  4. 力为不行衰:力量衰弱,已无法行走自如。
  5. 暖手揉双目:用温暖的手揉眼,力求看清。
  6. 看图引四肢:试图观察四肢的状态。
  7. 老来真爱道:老了才真正理解人生的道理。
  8. 所恨觉还迟:所遗憾的是这种觉悟来得太晚。

修辞手法:

  • 对仗:该诗前两句和后两句构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看图引四肢”比喻看自己身体的变化,表达了对自身状态的关注。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衰老与人生的哲理,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和对生命真谛的领悟。作者在感叹自身衰老的同时,也反思了生命的意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子:象征自我反思和认知。
  • 憔悴:代表衰老与病痛。
  • 双目:象征视野与认知能力。
  • 四肢:代表身体的活力与力量。
  • :象征人生的哲理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忽自见憔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
    a) 快乐
    b) 震惊与失落
    c) 无所谓

  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衰老的状态?
    a) 头发与力量
    b) 眼睛与耳朵
    c) 身高与体重

  3. 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青春的怀念
    b) 对衰老与人生的思考
    c) 对死亡的恐惧

答案:

  1. b) 震惊与失落
  2. a) 头发与力量
  3. b) 对衰老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探讨人生哲理和孤独感。
  • 杜甫《登高》:表达了对人生艰辛的感慨。

诗词对比:

  • 王建《照镜》与李白《静夜思》:两者都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反映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王建更侧重于衰老与无奈,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选集,包含多位唐代诗人的作品。
  • 《王建诗集》:专门收录王建诗歌的作品集,便于深入了解其创作风格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