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南多鸟声,州县半无城。
野市依蛮姓,山村逐水名。
瘴烟沙上起,阴火雨中生。
独有求珠客,年年入海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南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南方多鸟鸣声,许多州县却没有城市。乡村市场依附于蛮族的姓氏,而山村则顺着水流而建。瘴气和沙尘在空中升起,阴雨和火焰在雨中滋生。唯有那寻求珍珠的商人,每年都要出海去寻觅。
注释:
- 天南:指南方的天空,暗示南方的环境特点。
- 州县半无城:许多地方没有城市,反映南方的乡村景象。
- 蛮姓:指当地少数民族的姓氏,体现地域文化。
- 逐水名:山村沿着水流而建,显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瘴烟:瘴气,南方湿热地区特有的有害气体。
- 阴火:指阴雨天气中的火焰,可能暗指湿气和热气的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建,字子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70年,卒于835年。他以五言绝句和律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乡村生活及社会现象,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南中》创作于王建游历南方时,反映了他对南方风土人情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环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南中》是一首描绘南方风景和人文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们生活的细致刻画,展现了南方特有的生态与文化。开篇的“天南多鸟声”,便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南方的山水之间。接着提到“州县半无城”,则揭示了南方乡村的原始状态,反映出一种与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宁静与淳朴。
“野市依蛮姓,山村逐水名”,通过对市场和村庄的描写,展现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而后面的“瘴烟沙上起,阴火雨中生”,则深刻表现了南方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塑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危险的氛围。
结尾的“独有求珠客,年年入海行”,则将视角转向寻求生活富裕的商人,表现出在这片土地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奋斗。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文的深刻思考,充分展现了王建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深邃的思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南多鸟声:描绘南方的自然环境,鸟鸣声声,生动而富有活力。
- 州县半无城:展示南方地方的乡村景象,城市稀少,反映了人烟稀少的状态。
- 野市依蛮姓:乡村市场与当地少数民族的联系,体现了地域文化的交融。
- 山村逐水名:山村因水而建,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 瘴烟沙上起:描写南方的瘴气和沙尘现象,显示出环境的复杂性。
- 阴火雨中生:探讨阴雨天气中的气候特点,暗示自然的威胁。
- 独有求珠客:商人追求财富的主题,表现出对珍贵资源的渴望。
- 年年入海行:反复的海上寻珠,象征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瘴烟”与“阴火”来比喻南方的气候和环境特征。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鸟声、市场、乡村等意象,生动展现南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南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中生存与奋斗的状态。诗中既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有对艰难环境的深刻体悟。
意象分析:
- 鸟声:象征生机与自然的活力,体现出南方的生态环境。
- 州县:代表人类的居住地,反映出社会的构成。
- 蛮姓:体现少数民族文化,展示地域多样性。
- 水:象征生命和资源,关系着人类的生存。
- 瘴烟、阴火:代表自然环境中的危险与挑战。
- 求珠客:象征追求财富与希望的人物形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建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水”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生命
C. 安全
D. 阴影 -
诗句“州县半无城”表达了什么样的环境特点? A. 城市繁华
B. 乡村宁静
C. 战乱频繁
D. 商业发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泊船瓜洲》- 王安石
诗词对比:
- 与王建的《南中》相对比,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关系,但杜甫更多地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苦难与希望,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建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