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散策芗林,几回来绕团团树。
月明风露。平地神仙数。
准拟归来,移近东家住。
应相许。为君起舞。
直到高寒处。
白话文翻译:
在芗林中闲逛,已经不止一次在这团团的树木周围徘徊。
明亮的月光和清凉的露水,仿佛平地上有神仙在数着。
我本打算回去,搬到东家的附近住下。
应该能得到你的承诺,为你跳舞,
一直跳到那高寒的地方。
注释:
- 散策:悠闲地散步。
- 芗林:指香草的树林,象征着清幽的环境。
- 几回来:表示多次经过。
- 团团树:指树木环绕的情景。
- 月明风露:描绘了清明的月光和清凉的露水。
- 平地神仙数:意指神仙似乎在这平地上数着什么,表达一种超脱的意境。
- 准拟归来:原本打算返回。
- 移近东家住:搬到东家附近的意思。
- 相许:表示彼此之间的承诺。
- 为君起舞:为你跳舞。
- 高寒处:指高冷的地方,可能隐喻着高远的理想或境界。
典故解析:
这首词没有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通过“神仙”一词,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古人常以神仙作为理想的隐喻,表达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无咎,宋代词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因其词风清新、意境深远而为人所知。他的词作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富有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隐逸之志。词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体现了词人渴望归隐的情感。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清新脱俗的词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开篇以“散策芗林”切入,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在林中闲逛的情景,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接着,词人用“月明风露”勾勒出清晨的宁静,似乎连神仙都在此处驻足,增添了神秘色彩。
“准拟归来,移近东家住”,这句表现了词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似乎是在计划着新的生活与居所。最后几句“应相许。为君起舞。直到高寒处。”则流露出对心中所爱之人的深情,愿意为她起舞,愿意追随至高寒之地,表达了对美好爱情与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对人生理想的追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散策芗林,几回来绕团团树:在香草林中闲逛,已经不止一次在这团团的树木周围徘徊,展现了词人对自然的亲近。
- 月明风露。平地神仙数:明亮的月光和清凉的露水,似乎神仙在此地数着什么,营造出一种超然的氛围。
- 准拟归来,移近东家住:词人打算回归,搬到东家附近,表达了一种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 应相许。为君起舞。直到高寒处:期待与爱人之间的承诺,愿为她跳舞,直到高远的地方,流露出深情与执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神仙相提并论,增添了神秘感。
- 拟人:让神仙似乎在数着,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月明风露”与“平地神仙数”,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主题围绕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流露出对爱人的深情寄托,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芗林:象征宁静的自然,代表着词人向往的生活环境。
- 月明风露:象征清新与超脱,体现了词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神仙:象征着理想与超越,表达了词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散策”意为: A. 坐着
B. 散步
C. 冥想
D. 跑步 -
“月明风露”描绘的是: A. 太阳的光辉
B. 明亮的月光和清凉的露水
C. 雨水和雾气
D. 烈日炎炎 -
词人打算搬到哪里住? A. 西家
B. 南家
C. 东家
D. 北家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杨无咎的《点绛唇》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清照的词更多地关注于爱情的细腻与个人的情感,而杨无咎则更加强调对自然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代词坛的丰富多样。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
- 《杨无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