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26 23:45: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虞美人》
作者: 蔡伸 〔宋代〕
鸾屏绣被香云拥。
平帖幽闺梦。
觉来重试古龙涎。
深炷玉炉烧气不烧烟。
匆匆人去三更也。
月到回廊下。
出门无语送郎时。
泪共一天风露湿罗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人在幽静的闺房中酣睡,香云缭绕着她的绣被。醒来后,想用古龙涎香重新点燃梦境,然而只在玉炉中烧香而不见烟雾。夜深人去,月光洒落在回廊下,她无言以送走心爱的郎君,泪水与风露相伴,浸湿了她的罗衣。
注释:
- 鸾屏:古代一种华美的屏风,常用于装饰。
- 绣被:用绣花装饰的被子。
- 香云:香气如云,形容香气弥漫。
- 古龙涎:古代名贵的香料,常用于熏香。
- 深炷:长时间点燃香火。
- 玉炉:用玉石制成的香炉。
- 三更:夜深时分,指夜间的时辰。
- 回廊:环绕庭院的走廊。
- 罗衣:轻薄的衣服,多为女性所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伸,宋代诗人,活跃于北宋时期,作品多以词为主,擅长描绘日常生活和情感,语言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虞美人》创作于一个充满诗意的时代,诗人通过描绘幽闺中的静谧与情感的细腻,反映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对离别的感伤。
诗歌鉴赏:
《虞美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诗中通过对香气、月色和夜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忧伤的氛围。诗的开头便以“鸾屏绣被香云拥”引人入胜,展现了女子在香气环绕中酣睡的美好情景,仿佛一幅温馨的画面。然而,随着“觉来重试古龙涎”的出现,梦境的美好逐渐被现实的孤寂所取代,诗人用“深炷玉炉烧气不烧烟”形象地表达了希望重拾美好却又无能为力的失落感。
接下来的“匆匆人去三更也”,将离别的时刻定格在深夜,月光洒在回廊下,显得分外凄凉。整首诗在情感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孤独交织,使得诗人内心的惆怅愈加明显。最后两句“出门无语送郎时,泪共一天风露湿罗衣”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郎君的依依不舍以及无法言表的深情。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浓厚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鸾屏绣被香云拥:描绘女子在华美的环境中沉醉于梦中。
- 平帖幽闺梦:强调梦境的恬静和美好。
- 觉来重试古龙涎:醒来后想重温梦中的美好,但却感到无奈。
- 深炷玉炉烧气不烧烟:形象地表现出香气的悠然与梦境的虚幻。
- 匆匆人去三更也:夜深人去,表现出离别的匆忙与冷清。
- 月到回廊下:月光照耀,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出门无语送郎时:无言相送,表达心中难以言表的情感。
- 泪共一天风露湿罗衣:泪水与风露交融,表现出悲伤的情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香气比作云,增添了诗的意象。
- 拟人:通过“泪共一天风露”赋予自然元素以情感,增强了情感表达。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对离别的哀伤,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云:象征着美好与梦幻。
- 月光: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泪水:象征着离别与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虞美人》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蔡伸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鸾屏绣被”所描绘的是:
- A. 一种乐器
- B. 华美的环境
- C. 一种食物
- D. 一种服饰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自然风光
- B. 爱情与离别
- C. 战争与和平
- D. 友情与团聚
答案:
- B. 蔡伸
- B. 华美的环境
- B. 爱情与离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对比蔡伸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出对爱情的深刻感受,但蔡伸更侧重于离别的哀伤,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对往日甜蜜的回忆与眷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汉诗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