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子微兼次韵陈君俞寄题兰皋》
时间: 2025-04-22 06:45: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戏子微兼次韵陈君俞寄题兰皋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和风暖日作霜天,
冰雪相投岂偶然。
特枉新诗咏陈迹,
便同佳趣赏当年。
学优曼倩三冬足,
才过荆州十部贤。
为问醉衾应好在,
莫教痴望似蚕眠。
白话文翻译:
在温暖的春风和阳光下,天气却像霜天一样寒冷,
冰雪相互依偎,这绝不是偶然的事情。
特意来吟咏这些旧日的遗迹,
就像当年那样共享美好的趣味。
我愿意学习曼倩那样的才华,三冬里足以应对,
才华出众,过荆州时能与十位贤人相提并论。
请问你那醉酒的被褥应该在哪里呢?
不要让痴情的期盼,如同蚕在梦中沉睡。
注释:
- 曼倩:指东汉时期的诗人曼倩,以才华出众著称。
- 荆州:古代地名,荆州是一个文化名城,许多文人墨客聚集于此。
- 醉衾:指醉酒后盖的被褥。
- 蚕眠:比喻沉醉于梦境,不愿苏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之仪,字问之,号青松,宋代诗人,以其清丽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李之仪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作品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李之仪与友人陈君俞的交流之际,表达了对旧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和诗歌的热爱。诗中融合了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反映了宋代士人的情感世界。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戏子微兼次韵陈君俞寄题兰皋》是一首抒情的诗作,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通过对“和风暖日”的描绘,反衬出“霜天”的寒冷,形成强烈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也暗含了人心的冷暖。作者以“冰雪相投”形象地表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珍贵与不易。接下来的“特枉新诗咏陈迹”,则是对友人往事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珍视和对友谊的向往。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温婉而深沉,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思考。李之仪以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不禁沉浸于其中,感受到那份淡淡的忧伤与温暖。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和风暖日作霜天”:春日温暖,反而感到寒冷,暗示心境的复杂。
- “冰雪相投岂偶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并非偶然,而是深刻的联系。
- “特枉新诗咏陈迹”:特意写新诗来咏叹旧事,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便同佳趣赏当年”:与友人共同欣赏那段美好时光。
- “学优曼倩三冬足”:渴望像曼倩一样才华出众,能在寒冬中自如应对。
- “才过荆州十部贤”:提到荆州的文化氛围,显示出对文人雅士的向往。
- “为问醉衾应好在”:询问醉酒后的状态,体现对生活的思考。
- “莫教痴望似蚕眠”:警惕痴情的期望不要像蚕一样沉睡,不愿醒来。
-
修辞手法:全诗运用了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和风暖日作霜天”中的对比,强烈地表现出自然的矛盾;“莫教痴望似蚕眠”则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不切实际的期望的警惕。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暖交织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和风暖日:象征温暖的情感与春天的希望。
- 霜天:代表寒冷与孤独,暗示内心的忧伤。
- 冰雪:象征着纯洁的友情,虽冷却依然相互依偎。
- 曼倩:代表才华与优秀,体现出对才华的渴望。
- 醉衾:意象暗示醉酒后的迷离状态,反映对生活的深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以下哪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 A. 和风暖日作霜天
B. 特枉新诗咏陈迹
C. 学优曼倩三冬足 -
“冰雪相投”意指: A. 友情的冷淡
B. 友情的深厚
C. 友情的偶然 -
诗中提到的“曼倩”是: A. 一位著名的画家
B. 一位著名的诗人
C. 一位著名的音乐家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李之仪的《戏子微兼次韵陈君俞寄题兰皋》都表达了对友谊和过往的思念,但王之涣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之仪则更注重于人际关系和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之仪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