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武夷山二首》
时间: 2025-01-26 04:37: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武夷山二首
作者: 熊禾 〔宋代〕
一见识君多道气,再陪杖屦此跻攀。
高山流水知公志,明月清风共我闲。
落落半生心未泯,寥寥千载事相关。
出山一步尘埃满,便好赍粮莫出山。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第一次见到您,便感到您气度非凡,
于是我陪着您,一起攀登这高山。
高山与流水都知道您的志向,
明月与清风与我共享这悠闲时光。
我这半生的心情依旧未消,
纵使千年来的事情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旦走出山外,便会满身尘埃,
不如带上粮食,留在山中更好。
注释:
- 杖屦:手杖和鞋子,这里指代登山的装备。
- 高山流水:原指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知音关系,后用以比喻知音。
- 明月清风:象征自然的悠闲与宁静。
- 落落:形容心情宽广、开阔。
- 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与烦恼。
典故解析:
“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讲述了琴师俞伯牙与知音钟子期的故事,强调知音难得的主题。诗中提到的“明月清风”常用来表达闲适的生活状态,在古诗词中频繁出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禾,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歌承载着时代的气息,风格清新而含蓄,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熊禾游历武夷山时,反映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敬重及对人生的感悟,蕴含着宁静与超脱的思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武夷山为背景,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友之间的深厚情感。诗的开头,作者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展示了对其品德和气度的钦佩。这种敬仰的情感通过“多道气”得以体现,表明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不仅仅是表面的,而是深层的精神互动。
“高山流水知公志”一句,映射了知音的主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高山与流水不仅是自然之景,更是理想与志向的象征,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接下来的“明月清风共我闲”,则将自然的宁静与个人的心境结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悠闲的氛围,暗示诗人心灵的宁静与追求。
全诗的尾声,“出山一步尘埃满,便好赍粮莫出山”,更是传达出一种人生态度:在繁华的尘世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净,回归自然、保持自我,才是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见识君多道气:初次见到您,就感受到您非凡的气质。
- 再陪杖屦此跻攀:愿意陪您一同攀登这高山,享受这段旅程。
- 高山流水知公志:高山流水都明白您的志向与理想。
- 明月清风共我闲:明月与清风与我共享这份闲适与宁静。
- 落落半生心未泯:我这半生的心情依然没有消逝。
- 寥寥千载事相关:即使千年的历史,依然有联系与共鸣。
- 出山一步尘埃满:一旦走出山外,生活的尘埃便会包围我。
- 便好赍粮莫出山:与其出山受尘世的纷扰,不如留在山中,带着粮食安宁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山流水”“明月清风”等,形成和谐的音韵。
- 比喻:将理想与自然景观结合,象征性地表达志向。
- 排比:通过多次提及自然元素,强化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友人的赞美,表达人在繁华尘世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理想的执着,体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高山:象征理想与追求。
- 流水:象征人生的流逝与变化。
- 明月:象征宁静与明朗的心境。
- 清风: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畅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山流水”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友谊与志向
C. 自然灾害
D. 历史事件 -
“出山一步尘埃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渴望名利
B. 对尘世的厌倦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友人的依赖 -
诗人希望读者在生活中追求什么? A. 权力
B. 财富
C. 内心的宁静
D. 社会地位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终南山》王维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情感更为沉重。
- 《月夜忆舍弟》:强调对亲情的思念,与熊禾对友谊的颂扬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