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值雨》

时间: 2024-10-17 04:44:32

稍喜皈涂中半程,犹愁泥潦未知晴。

雨来也不怜行客,风过何须作许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衡山值雨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稍喜皈涂中半程,
犹愁泥潦未知晴。
雨来也不怜行客,
风过何须作许声。


白话文翻译:

在半路上稍微感到高兴,
却又为泥泞的路面而忧愁,不知何时才能放晴。
雨来时并不怜悯路上的行人,
风过时又何必发出声音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稍喜:略微高兴。
  • 皈涂:指归路,回家的道路。
  • 泥潦:泥泞的路面。
  • 未知晴:还不知道何时会晴天。
  • :怜惜,怜悯。
  • 行客:行路的人,旅客。
  • 许声:发出声音。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具体典故,但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行旅艰辛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和陆游、范成大并称“宋诗三大家”。他以清新自然、深情细腻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物与生活情境。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杨万里游历衡山时,正值雨季,诗人体验了雨中行旅的艰辛,情感交织于喜悦与忧愁之间。


诗歌鉴赏:

《衡山值雨》是杨万里在雨中旅途中所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旅途中的复杂情感。首句“稍喜皈涂中半程”表现了诗人行至半途,心中略感欣慰,似乎看到了归家的希望。然而随即转折的“犹愁泥潦未知晴”则道出心中的忧虑,泥泞的路面让人感到困扰,未知的天气让人倍感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雨来也不怜行客,风过何须作许声”,则更进一步地展示了自然的冷漠与无情。大雨倾盆,行人无处避难,雨水并不顾惜行路之人,反而无情地打击着他们的旅途。同时,风的轻声掠过又仿佛在嘲讽行者的无助,整个场景充满了孤独感与无奈感。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充分体现了杨万里诗歌中的人文关怀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稍喜皈涂中半程:诗人走了一半的路,心中有些高兴,暗示归家的渴望。
  2. 犹愁泥潦未知晴:尽管有些高兴,但因路途泥泞而感到忧愁,不知何时会放晴,反映了旅途的不确定性。
  3. 雨来也不怜行客:雨水倾泻而下,行人无处可躲,表达了自然对人类的漠视。
  4. 风过何须作许声:风轻轻拂过,似乎不必发出声响,暗示自然的冷淡和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前后两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在自然环境面前,人的渺小与无奈,以及对归家的渴望与对旅途艰辛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阻碍与情绪的沉重,反映了旅途中的艰辛。
  • 泥潦:象征着障碍与困惑,代表了生活中的困境。
  • :象征着无情与冷漠,暗示着自然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旅途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忧愁 C. 喜忧参半
    答案:C

  2. “泥潦”在诗中指的是: A. 温暖的阳光 B. 泥泞的路面 C. 清澈的溪水
    答案:B

  3. 诗中提到的“雨”主要象征: A. 快乐 B. 旅途的艰辛 C. 美好的回忆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关系。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衡山值雨》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对比,前者侧重于自然对人的影响,而后者则表现了孤独与自我陶醉。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多位宋代诗人的作品,供读者比较与欣赏。
  • 《杨万里诗集》:专门分析杨万里诗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思想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