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宵无月烛,鬃瓢泻银河。谁言滂沱泪,恨此离别多。尔会亦云数,吾感亦如何。
白话文翻译:
今晚没有月光,只有烛光照耀,像马鬃一样的雨水倾泻如银河。谁能说这滂沱的泪水,不是因为离别而生的怨恨呢?你所说的相会也只不过是个数字,我的感受又能如何呢?
注释:
- 无月烛:没有月亮的夜晚,只有烛光。
- 鬃瓢:指马鬃,形容雨水的倾泻。
- 滂沱:形容雨水大,滂沱泪指流下的泪水。
- 尔会亦云数:你所谓的相会只是数字而已。
- 吾感亦如何:我的感受又能有怎样的变化呢?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银河”,在古代文化中常用来象征天河,代表着相隔的两岸,尤其是在七夕这样的节日中,牛郎织女因天河相隔而只能相会一次,突显了离别的忧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禾,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感悟的深刻与细腻,尤其在情感的描写上颇具特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七夕之夜,正值牛郎织女相会之时,诗人借助这一传统佳节,表达了对情感与离别的深刻感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离别的惋惜。
诗歌鉴赏:
《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七夕佳节面对离别的无奈与感伤。开篇的“今宵无月烛”将读者带入一个阴郁的氛围中,月亮的缺失象征着情感的缺失,而烛光的微弱则加深了孤独感。接下来的“鬃瓢泻银河”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雨水比作马鬃,倾泻而下,仿佛是天上银河的倾泻,形成一种天人合一的景象,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沉重。全诗通过对比与对照,表达了对相会的渴望与对离别的痛苦,最终以“吾感亦如何”结尾,展现了深刻的无奈与无力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宵无月烛:描述了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只有烛光,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 鬃瓢泻银河:将雨水比作马鬃,倾泻如银河,营造出一种壮观而又凄凉的意象。
- 谁言滂沱泪:质疑他人对自己情感的理解,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 恨此离别多:明确表达了对离别的怨恨和不满。
- 尔会亦云数:反思相会的意义,认为它只是一种数字上的存在。
- 吾感亦如何:自问自答,表达了对自身感受的无奈与落寞。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鬃瓢”比作雨水,生动形象。
- 对仗:如“无月烛”与“泻银河”,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谁言”与“吾感”引发思考,增加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离别的痛苦,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感情时的无奈与无力感。诗人在七夕这一特殊时刻,借助自然景象,抒发了深沉的情感,令人动容。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象征团圆、思念。
- 烛光:象征希望与孤独。
- 银河:象征距离与分离。
- 泪水:象征痛苦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无月”是指什么?
- A. 没有月亮
- B. 月亮很亮
- C. 月亮被遮住
- D. 月亮消失
-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形容雨水?
- A. 细雨如丝
- B. 鬃瓢
- C. 清泉
- D. 雪花
-
诗中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 A. 快乐
- B. 愤怒
- C. 离别的痛苦
- D. 无聊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七夕遇雨访石堂先生》均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但前者更注重个体的情绪,后者则结合了节日的背景,展现了离别的更广泛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