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

时间: 2025-01-24 03:54:43

忆昔文治初,观风有常公。

维时得欧阳,名籍上国通。

当年主宾美,至今蔼余风。

新祠荐泉菊,还宜列同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昔文治初,观风有常公。
维时得欧阳,名籍上国通。
当年主宾美,至今蔼余风。
新祠荐泉菊,还宜列同宫。

白话文翻译:

回想当年文治初盛的时候,常公的风范令人赞叹。
那时我结识了欧阳修,他的名声已经传遍全国。
当年他主办的宴会格外美好,如今依然余风犹存。
新建的祠堂里还供奉着泉菊,理应与他并列为同宫。

注释:

字词注释:

  1. 忆昔:回忆往昔。
  2. 文治:指文化治理,形容当时政治清明、文风兴盛。
  3. 常公:常公指的是常侍,可能是指当时的某位文人。
  4. 维时:在那个时期。
  5. 名籍:名声和籍贯,指欧阳修的声誉广为人知。
  6. 主宾:宴会的主办人和宾客。
  7. 蔼余风:形容当年的风范至今仍然温和可亲。
  8. 新祠:新建的祠堂。
  9. :供奉,奉献的意思。
  10. 泉菊:泉水和菊花,常用以象征清雅、脱俗。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欧阳”是指欧阳修,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主张文治,提倡礼乐文化。诗人通过对欧阳修的回忆,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的崇敬和对文化盛世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禾,宋代人,生平较少资料,主要以其诗作见长,风格多表现出对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三山先贤祠落成之际,旨在纪念那些为文化事业作出贡献的文人,特别是欧阳修,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优秀文人精神的追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文化盛世的怀念与对文人雅士的崇敬,采用了回忆的叙述方式,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结合,展现出一种深厚的文化情怀。首句“忆昔文治初”就明确了诗歌的时间背景,勾勒出一个文风鼎盛的时代。接下来通过对常公和欧阳修的提及,诗人不仅在回忆往昔的辉煌,更是在缅怀那些为文化传承作出贡献的人。

诗中提到的“新祠荐泉菊”,则是对新建祠堂的赞美,象征着对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泉水和菊花的结合,也暗示了文化的清雅和超脱,表明了诗人对这种文化氛围的渴望与向往。

整体而言,诗的情感基调温和而又充满了敬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激发读者对逝去盛世的惋惜,同时也传达出珍视文化、传承精神的理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忆昔文治初:回忆起文治初盛的时光,设定了诗歌的主题。
  2. 观风有常公:提及常公,暗示文人风范的存在。
  3. 维时得欧阳:强调在那个时期,欧阳修的影响力。
  4. 名籍上国通:说明欧阳修的名声已经传遍全国。
  5. 当年主宾美:回忆当年他主办的宴会,盛况空前。
  6. 至今蔼余风:即使时光流逝,仍然留有美好的余韵。
  7. 新祠荐泉菊:新建的祠堂中供奉着清雅的泉水和菊花。
  8. 还宜列同宫:表示这新祠的供奉是理所应当的。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新祠荐泉菊,还宜列同宫”,表现出诗歌的工整与和谐美。
  • 比喻:泉水和菊花象征着文人高洁的品行。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忆与对文化人杰的歌颂,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文化传承的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文治:象征着政治清明、文化繁荣。
  2. 常公:代表文人风范与名士风度。
  3. 泉菊:象征清雅与高洁,寓意文化的清新与脱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忆昔文治初”中的“文治”指的是哪个方面?
    A. 经济发展
    B. 政治清明与文化兴盛
    C. 军事强盛
    D. 社会安定

  2. “名籍上国通”表明了什么?
    A. 欧阳修的名声在全国传播
    B. 欧阳修的出生地
    C. 欧阳修的书籍流传
    D. 欧阳修的家族背景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诗,表达了对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结合。
  • 《静夜思》:李白的诗,展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对比:
对比熊禾的《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和欧阳修的《秋声赋》,两者都表达了对文化的敬仰,但熊禾更注重对历史的回忆与当代文化的继承,而欧阳修则是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中交织,体现出更为广阔的视野和深沉的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人研究》
  2. 《中国古诗词鉴赏》
  3. 《欧阳修与北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