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雾茫茫隐乱峰,
野梅初发见殷红。
山泉繁响落天风。
今日光明能重到,
莲花无分与君同。
行吟携杖自从容。
白话文翻译:
大雾弥漫,朦胧遮住了山峰,
野外的梅花刚刚开放,露出鲜艳的红色。
山泉潺潺,伴随着春风的细语。
今天的光明能否再次降临,
莲花的美丽与君共享。
我携着拐杖,自在地吟唱。
注释:
- 茫茫:形容雾气弥漫,视野不清。
- 隐乱峰:指被雾气遮蔽的山峰,给人一种神秘、错乱的感觉。
- 殷红:形容红色鲜艳,通常用来描述花朵的颜色。
- 繁响:形容声音丰富、清脆。
- 落天风:春风轻柔地拂过,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 光明:可以理解为阳光或希望的象征。
- 莲花:象征纯洁、美好,常与佛教文化相关。
- 自从容:形容行为举止从容不迫,心态平和。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莲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纯洁与高尚,尤其在佛教中被视为圣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灏,现代诗人,广泛从事古典诗词创作,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自然复苏之时,诗人在光明顶游览时,目睹了春雾中的美丽景象,借此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浣溪沙 光明顶春雾》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春雾、梅花与山泉,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首句中的“大雾茫茫”不仅描绘了眼前的景象,也暗示了生活中迷茫与不确定感。接下来的“野梅初发见殷红”通过鲜艳的梅花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新生,给人以鼓舞。
“山泉繁响落天风”则是对春天声音的细腻捕捉,泉水的流动、风的轻拂,仿佛是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营造了一个和谐而生动的场景。后面的“今日光明能重到”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和对光明生活的渴望。而最后的“行吟携杖自从容”更是展现了诗人闲适的心境,携杖而行,吟唱自得,体现了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雾茫茫隐乱峰:雾气笼罩,山峰变得模糊不清,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 野梅初发见殷红:在雾中,初开的梅花显露出红色,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山泉繁响落天风:泉水流动的声音与春风交织,营造出自然的和谐之美。
- 今日光明能重到: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光明再度降临。
- 莲花无分与君同:愿与友人共享美好的事物,体现出一种情谊。
- 行吟携杖自从容:携杖而行,心态从容,表现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结合,形成生动的意象。
- 对仗:如“今日光明能重到,莲花无分与君同”,形成平衡的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山泉繁响”,赋予泉水以生命力,增强了自然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向往,传递出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和与友人共享美好事物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超然的心态与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雾:象征迷茫与未知。
- 梅花:象征生命的希望与坚韧。
- 山泉: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流动。
- 光明:象征希望与未来的美好。
- 莲花:象征纯洁与高尚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大雾茫茫”描述的是什么情景?
- A. 明亮的阳光
- B. 迷雾弥漫
- C. 暴风骤雨
-
“野梅初发见殷红”中的“殷红”主要形容什么?
- A. 水的颜色
- B. 梅花的颜色
- C. 天空的颜色
-
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 A. 焦虑
- B. 从容
-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好,但更多侧重于春天的宁静与和谐。
- 《山中杂诗》: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