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
州牧风化遗,乡贤典刊旧。
年代较后先,人品类贤否。
公议岂有情,祀典固非苟。
道义思无疆,功言期不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三山先贤祠落成的情景,首先提到州牧留下的风化和乡贤典籍的传承。接着反思时代的变迁与先贤的品德,质疑人们对贤人的评价是否依然公正。最后强调了对道义的追求是无尽的,所做的功业希望能够留存于世。
注释:
- 州牧:古代地方官员,负责治理一个州。
- 风化:指良好的品德和风俗。
- 乡贤:指乡里的贤良之士。
- 公议:公众的意见。
- 祀典:祭祀的典礼。
- 道义:指道德和义理。
- 不朽:永恒,长久不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禾,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创作风格注重道德和人文精神,常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三山先贤祠的落成是为了纪念和祭祀那些为地方文化、教育做出贡献的贤人,反映了当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对贤德人物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语言上凝练,展现了熊禾对先贤的敬重与对时代变迁的思考。从开头提到的“州牧风化遗”可以看出,诗人对地方治理有着深刻的理解,州牧所留下的良好风气影响深远。而后面则通过“年代较后先,人品类贤否”的反思,表达了对人性和道德的追问,质疑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的贤人是否依然被后人所认可,对比古今之不同,令人深思。最后两句则是对道义的追求,显示出诗人对文化传承与人品的坚信,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功业的追求。整首诗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现实的审视,情感深沉,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州牧风化遗:州牧所留下的良好风气。
- 乡贤典刊旧:乡里的贤良之士所留下的古籍典范。
- 年代较后先:时代变迁后,先贤的品德是否依旧。
- 人品类贤否:对人品的评价是否仍然公正。
- 公议岂有情:公众的意见是否带有感情。
- 祀典固非苟:祭祀典礼不应草率。
- 道义思无疆:对道德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 功言期不朽:希望功业能够长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州牧风化遗,乡贤典刊旧”,形成对称的结构。
- 反问:通过“人品类贤否”引发读者的思考。
- 排比:最后两句“道义思无疆,功言期不朽”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对贤人德行的追思和对道义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对个人品德的反思,强调了道德与功业的关系,传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风化:象征良好的品德与传统。
- 乡贤:代表地方文化的精英。
- 道义:象征人类共同追求的精神理想。
- 功言:指人们的成就与言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州牧风化遗”中的“州牧”指的是哪个身份?
- A. 地方官员
- B. 军事将领
- C. 商人
-
诗中提到的“道义思无疆”表明了什么态度?
- A. 对道德的漠视
- B. 对道德追求的永恒性
- C. 对功名利禄的追求
-
诗人通过“人品类贤否”表达了什么?
- A. 对历史人物的质疑
- B. 对未来的展望
- C. 对个人成就的反思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同样探讨历史与道德。
- 《登高》(杜甫):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庐山谣》(李白)与《三山先贤祠落成八首》都表达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熊禾的诗则更多地探讨了社会道德的传承。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文学与文化传承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