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白话文翻译:
我无法预知来世的愿望,却不断增添一丝忧愁。心中烦闷时,我不由自主地抬起额头,离去时又忍不住回头张望。独自看着风中的影子,谁能与我在月下相伴?那月光似乎有所企盼,早已照耀上了那位美人的楼台。
注释:
- 未卜:未能预知。
- 三生愿:指三生三世的愿望,表达对未来的期盼。
- 频添:频繁地增加。
- 闷来:心情烦闷。
- 敛额:低下头,表示沉思或忧虑。
- 风前影:风中摇曳的影子。
- 月下俦:月光下的伴侣。
- 蟾光:月亮的光辉,蟾蜍的光辉。
- 玉人楼:美人的楼台,象征美丽的女子。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蟾光”与月亮的象征意义密切相关。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常常与思念、孤独、离愁等情感相联系。“玉人”常指美丽的女子,代表着诗人心中的理想伴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雪芹(1715年-1763年),清代著名小说家、诗人,以《红楼梦》而闻名。其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中秋对月有怀》创作于曹雪芹的晚年,正值个人生活困顿之时,内心充满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与失落。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而诗中却流露出一种孤独和思念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中秋对月有怀》是一首表达孤独和思念的诗作。开篇“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忧愁。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以及在此时此刻对理想伴侣的渴望,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生动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在烦闷的情绪中,诗人感到无从逃避,离去时又忍不住回头,体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他在风中凝视着自己的影子,心中却没有能与之共度良宵的伴侣,增添了几分惆怅。最后一句“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则用月光的照耀引出对美人楼的描绘,暗示着对理想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理想爱情的追求,又有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曹雪芹深厚的文学造诣与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卜三生愿:表达对未来愿望的不确定,暗示对恋爱、人生目标的迷茫。
- 频添一段愁:随着愿望的渺茫,愁苦不断增加。
- 闷来时敛额:心烦意乱时自觉低头思考,表现内心的烦闷。
- 行去几回头:离去时多次回头,体现对过去或理想的留恋。
- 自顾风前影:独自一人,凝视自己的影子,反映孤独感。
- 谁堪月下俦:对理想伴侣的渴望,表示对孤独的无奈。
- 蟾光如有意:月光似乎在传递某种情感,暗示诗人的情感寄托。
- 先上玉人楼:描绘美人的楼台,象征着心中理想的伴侣。
修辞手法:
- 比喻:蟾光比喻月亮的光辉,象征思念。
- 拟人:月光被赋予情感,表达诗人对月光的依恋。
- 对仗:诗中前后句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柔情与惆怅,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思念,传达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 影子: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省。
- 美人楼:理想爱情的象征,代表着诗人心中对伴侣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未卜三生愿”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未来的期盼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理想的迷茫
-
“自顾风前影”中的“影”指的是什么?
- A. 诗人的理想
- B. 诗人的孤独
- C. 诗人的朋友
-
诗中提到的“蟾光”象征什么?
- A. 友谊
- B. 思念
- C. 财富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中秋对月有怀》均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思乡和思念情感。李白的作品更多展现出直接的乡愁,而曹雪芹则通过细腻的内心描写,反映了复杂的情感状态。
参考资料:
- 《红楼梦》及其相关研究文献
- 古典诗词赏析书籍
这种结构不仅便于理解诗词本身,也帮助读者深入分析和体验诗歌的情感与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