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端阳后二日箨庵招饮》
时间: 2025-02-04 15:35:53意思解释
念奴娇 端阳后二日箨庵招饮
作者:曹溶 〔明代〕
原文展示
淋漓梅雨,恣销沉南渡宫垣烟月。
龙舸争标前日事,刚剩奔涛飞雪。
顾曲周郎,开筵相命,拟待娇歌发。
藉花眠柳,此中宁少英杰。
何限上苑思量,银灯回影,欢会翻凄切。
弈局觞筹和屐齿,妆点东山风物。
勒个金钟,拖条藤杖,谁免星星发。
与君谈笑,旅愁多付鹃舌。
白话文翻译
在淋漓的梅雨中,任凭南渡的宫墙在烟月中消逝。
龙船竞标的往事,如今只剩下奔腾的波涛与飞舞的雪花。
回顾周郎的曲子,开宴的邀请,正好等着娇歌的唱响。
倚着花儿在柳树下安眠,这里难得有英杰出现。
上苑的思绪何其繁杂,银灯下的影子,欢聚反而更显凄凉。
棋局酒杯与木屐相互碰响,装点着东山的美丽风物。
敲响金钟,拖着藤杖,谁能避免那星星的光辉?
与你欢声笑语,旅途的愁苦尽付于杜鹃的啼声。
注释
- 淋漓梅雨: 指雨水淋漓,形容湿润的天气。
- 南渡宫垣: 南渡指南方的渡口,宫垣指宫殿的围墙。
- 龙舸: 龙船,古代用来比赛的船只。
- 顾曲周郎: 周郎指周瑜,古代著名的将领,顾曲是指他的音乐。
- 藉花眠柳: 倚靠花和柳树,形容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 旅愁多付鹃舌: 旅途中的忧愁化为杜鹃鸟的啼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溶,明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他的诗词常蕴含深情,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感。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端午节后,表现了作者在节日后的感慨与思索,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事的回忆,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歌鉴赏
《念奴娇 端阳后二日箨庵招饮》是一首描绘端午节后情景的词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节日的欢愉与随之而来的淡淡忧伤。开篇的“淋漓梅雨”便为全诗定下了湿润而又清新的基调,紧接的“龙舸争标前日事”则引入了对节日活动的回忆,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感慨。
在描写中,诗人以“顾曲周郎”来唤起对往昔的思念,而“藉花眠柳”则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然。然而,随着“欢会翻凄切”的到来,诗人逐渐揭示出节日欢愉背后的孤独与忧愁。整首诗作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反映出诗人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亦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淋漓梅雨,恣销沉南渡宫垣烟月:描绘了梅雨季节的湿润画面与南渡的景象。
- 龙舸争标前日事,刚剩奔涛飞雪:回忆过去的壮观场景,与现在的孤寂形成对比。
- 顾曲周郎,开筵相命,拟待娇歌发:提到周瑜的曲子,暗示即将开始的欢聚。
- 藉花眠柳,此中宁少英杰: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一种向往,暗含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 何限上苑思量,银灯回影,欢会翻凄切:在欢乐的聚会中,思绪却显得复杂而忧伤。
- 弈局觞筹和屐齿,妆点东山风物:描绘了棋局和饮酒的场景,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 勒个金钟,拖条藤杖,谁免星星发:通过金钟和藤杖展现一种无奈与无常。
- 与君谈笑,旅愁多付鹃舌:结束时与友人欢聚,但旅途的忧愁依然存在。
-
修辞手法:
- 比喻: “旅愁多付鹃舌”将忧愁与杜鹃的啼叫相连,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 如“弈局觞筹和屐齿”,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节日的欢聚与随之而来的感伤,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分析
- 梅雨: 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情感的细腻。
- 龙舸: 代表着往日的辉煌与青春的记忆。
- 花柳: 传达了宁静与闲适的理想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舸”指的是什么? A. 船只
B. 马车
C. 风筝 -
“何限上苑思量”中“上苑”指的是什么? A. 高山
B. 花园
C. 河流 -
“旅愁多付鹃舌”中的“鹃舌”是什么的象征? A. 喜悦
B. 忧愁
C. 平静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与曹溶的《念奴娇》都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往昔的思念,但辛弃疾的作品更强调英雄气概,而曹溶则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描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读》
- 《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