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十四夜,乘月至三多桥酒楼,是旧与虞卿饮处,日月几何,欢游不再,赋以哭之》
时间: 2025-02-04 17:02: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十四夜,乘月至三多桥酒楼,是旧与虞卿饮处,日月几何,欢游不再,赋以哭之
作者: 周星誉 〔清代〕
河山满目,蓦惊心又到,黄公垆侧。腹痛一杯遥酹汝,不暖秋坟愁骨。世更谁容,天胡此醉,特造龙蛇厄。西州重过,马挝撞处都折。尚记跂脚狂呼,濡头泥饮,醉舞参军鹘。历历都如前日事,讵料竟成长别。万种消沉,一身潦倒,泪尽西家笛。为君惆怅,夜台可有明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感慨。河山壮丽,然而我突然意识到,黄公的酒肆依旧在这里。举杯遥敬老友,却无法温暖我心中的忧愁。世事变迁,谁能理解我的醉意,仿佛命运特意安排了这一切的厄运。重游西州,昔日欢笑已成过往,难免感慨。曾经的狂呼与醉舞,仿佛就在昨日,但没想到如今已是长别。内心感到无比消沉,落魄至此,泪水已尽。而我只为你惆怅,不知夜台上是否还有明月。
注释
- 黄公:指历史上某位著名的酒家或酒楼,象征着过去的欢聚。
- 遥酹汝:遥远地向你敬酒,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龙蛇厄:指命运的波折,可能暗指人生的艰辛与不如意。
- 夜台:指夜晚的台子,暗指月光下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星誉,清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感怀之际,背景中可能蕴含着对友人的怀念与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念奴娇》充满了对逝去岁月的悼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情感的波动也随之而来。开篇的“河山满目”,不仅描绘了壮丽的山河,也象征着广阔的回忆和时间的流逝。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再度来到旧地,心中涌起对曾经欢聚的思念和如今孤独的对比。对饮的场景中,诗人虽然在举杯,但却感受到的是“腹痛”和“愁骨”,这一对比道出了内心的苦楚与无奈。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沉郁的,诗人通过对往昔的追忆,勾勒出一个逐渐消逝的美好。尤其是在提到“万种消沉,一身潦倒”时,情感达到了高潮,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力和对失去的痛惜。最后一句“为君惆怅,夜台可有明月”,则点明了思念的对象和渴望,暗示着即使在夜色中也希望有明亮的月光照耀,给孤独的心灵带来一丝慰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河山满目,蓦惊心又到,黄公垆侧:描绘壮丽的河山,突然感到心中惊讶,来到了旧日的酒肆。
- 腹痛一杯遥酹汝,不暖秋坟愁骨:举杯敬酒,却无以温暖心中的忧愁。
- 世更谁容,天胡此醉,特造龙蛇厄:世事变迁,谁能理解我的醉意,命运似乎在捉弄我。
- 西州重过,马挝撞处都折:重游西州,过去的欢笑已不复存在。
- 尚记跂脚狂呼,濡头泥饮,醉舞参军鹘:回忆起曾经的狂欢,醉舞的快乐情景。
- 历历都如前日事,讵料竟成长别:这些回忆如同昨日,没想到却已成永久的别离。
- 万种消沉,一身潦倒,泪尽西家笛:心中无数的忧伤,身处潦倒,泪水已经流尽。
- 为君惆怅,夜台可有明月:为你而感到惆怅,不知道夜台上是否有明亮的月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世更谁容”比作世俗的冷漠,突显孤独感。
- 对仗:如“万种消沉,一身潦倒”,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河山:象征壮丽的自然与历史的厚重。
- 酒肆:代表曾经的欢乐与聚会,寄托着对友谊的怀念。
- 明月:象征孤独中的希望与思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黄公”指的是: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家酒楼
C. 一种饮品
D. 一种动物 -
“腹痛一杯遥酹汝”中“遥酹汝”意思是: A. 远方的祝福
B. 近处的饮酒
C. 远距离的敬酒
D. 近距离的饮酒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愤怒
C. 惆怅
D. 激动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周星誉的《念奴娇》与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饮酒的情感,但周星誉更注重对逝去时光的惆怅,而李白则是对生活的激昂与豪放,二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