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客》

时间: 2025-01-26 01:18:01

巾履鲜明意气洋,高门悬箔走如狂。

惯曾携筹从崔赡,可但驱车造辟疆。

合五侯鲭为一馔,染公鼎指要先尝。

寄声穷巷长饥士,今代何人饷子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巾履鲜明意气洋,高门悬箔走如狂。
惯曾携筹从崔赡,可但驱车造辟疆。
合五侯鲭为一馔,染公鼎指要先尝。
寄声穷巷长饥士,今代何人饷子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食客的生活和心情。他的衣着光鲜,意气风发,走进高门大户,宛如狂风一样。曾经他习惯于携带筹码跟随崔赡,但如今却只想驾车到偏远之地。与五位侯爵的鲭鱼合成一道美味,他认为在公鼎中烹饪的菜肴,必须先尝一尝。最后,诗人向那些贫困的士人发出呼声,今天的社会中又有谁能像以前那样供养他们呢?

注释

  • 巾履:指头巾和鞋子,象征着衣着整齐。
  • 高门:指豪门大户。
  • 崔赡:指历史上著名的食客,崔赡以善于交际和饮食为人所知。
  • 五侯鲭:指五位侯爵所提供的鲭鱼,显得珍贵。
  • 公鼎:古代烹饪用的鼎,象征着高档的饮食。
  • 穷巷长饥士:指生活贫困的士人,常常处于饥饿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杰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语言清新,情感真挚。诗风受到了当时流行的士人文化影响,展现出对社会不平等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变革的时期,士人阶层虽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依然面临着贫富差距和社会流动性差的问题。诗人以食客的身份,抒发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无奈与思考。

诗歌鉴赏

《食客》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食客的复杂心情与社会处境。诗中开篇描绘食客的外在形象,意气风发的样子引人注目,传达出他自信的心态。但随着诗句的推进,食客的身份和生活状态逐渐显露出另一面,特别是提到他曾随崔赡的经历,隐含了对昔日辉煌的怀念与当下现实的无奈。

诗中关于食物的描写,尤其是“合五侯鲭为一馔”,不仅仅是对美食的赞美,更反映出当时士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对奢华生活的渴望。同时,最后两句转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表现出诗人对穷困士人的同情与思考,发出对社会责任的呼唤。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节奏感,使得内容的深刻性与形式的美感相辅相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巾履鲜明意气洋”:食客的装束整洁光鲜,表现出他的自信。
  2. “高门悬箔走如狂”:他走入豪门大户,气势如虹。
  3. “惯曾携筹从崔赡”:提及崔赡,暗示他曾有过辉煌的交际生活。
  4. “可但驱车造辟疆”:然而如今他只能驾车前往偏僻地方,暗含落魄之感。
  5. “合五侯鲭为一馔”:与五位侯爵的鲭鱼共进一餐,显得奢华。
  6. “染公鼎指要先尝”:强调公鼎中的美食,传达出他对饮食的讲究。
  7. “寄声穷巷长饥士”:对生活贫困士人的呼唤,表达对社会不公的关切。
  8. “今代何人饷子桑”:反问当今社会对士人的关怀,发出无奈的叹息。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形成了对称之美。
  • 比喻:将士人的生活状况与食物的丰盛相对比,暗示社会的差异。
  • 反问:结尾的反问引发读者思考,引导情感升华。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食客身份的反思,既有对过去辉煌生活的怀念,也有对当下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忧虑,体现了对贫困士人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质疑。

意象分析

  • 巾履:象征士人的身份与地位。
  • 高门:代表富裕的生活与社会阶层。
  • 鲭鱼:美食的象征,体现享乐与奢华。
  • 公鼎:象征高档饮食,代表生活的品味。
  • 穷巷:贫困与困境的象征,反映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食客曾与谁携筹? A. 李白
    B. 崔赡
    C. 杜甫
    D. 王维

  2. “合五侯鲭为一馔”中提到的“鲭”指的是: A. 鱼类
    B. 肉类
    C. 蔬菜
    D. 粮食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哪个群体的关怀? A. 富人
    B. 士人
    C. 穷人
    D. 商人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
  • 《春宵》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陈杰的《食客》更侧重于社会现实的描写与思考,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出个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两者都关注士人的处境,但表现出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