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6:18:25

一更山吐月,金篆缭轻澜。

清光满四海,独向沙阳看。

桂魄缘空迥,云峰醮影寒。

姮娥谩愁思,相对漏声残。

意思解释

江月五首 其一

作者: 李纲 〔宋代〕

原文展示:

一更山吐月,金篆缭轻澜。
清光满四海,独向沙阳看。
桂魄缘空迥,云峰醮影寒。
姮娥谩愁思,相对漏声残。


白话文翻译:

在夜深时分,山间升起明月,像金色的篆刻在轻柔的波澜上。
清冷的月光洒满四海,我独自在沙阳方向静静观望。
月亮的光辉映照在空旷的夜空,云峰的影子显得格外寒冷。
嫦娥因思念而忧愁,月亮和她相对,听着时光流逝的滴答声。


注释:

  • 一更:夜间的第一更,指大约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 金篆:金色的篆书,形容月光的美丽。
  • 轻澜:轻柔的波浪。
  • 清光:清澈的月光。
  • 沙阳:指沙阳的方向,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方。
  • 桂魄:指月亮,桂树的灵魂,月亮常被比喻为桂魄。
  • 姮娥:嫦娥,月亮女神,传说其因思念而飞往月宫。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嫦娥因思念丈夫后羿而飞往月宫,常被用来表达孤独和思念之情。
  • 月亮的象征:在古代诗词中,月亮常常象征着离愁别恨,以及对恋人或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纲,字季长,号逢庵,宋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李纲以其清丽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纲晚年,可能受到个人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的影响,表达了他对月亮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纲的《江月五首 其一》以清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著称。诗的开头描绘了夜间的山水景色,月亮从山间升起,犹如金色的篆刻,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境界。诗人通过“清光满四海”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辽阔而又浩瀚的气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月光之下,感受到自然的壮丽。

在情感方面,诗中表现了对嫦娥的思念和对人生孤独的感慨。嫦娥作为一个古典神话中的人物,承载了无尽的思念与愁苦,诗人通过她的形象加深了对孤独的感受。最后一句“相对漏声残”则将时间的流逝与人心的孤独结合在一起,深刻地传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整首诗情景交融,构思精巧,既有自然的美,又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使其成为宋代诗词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一更山吐月:夜深时分,山中升起明月,描绘出宁静的夜景。
    • 金篆缭轻澜:月光如金色的篆刻,映照在轻柔的水波上,形象生动。
    • 清光满四海:月光洒满四周,呈现出清幽的气氛。
    • 独向沙阳看:诗人独自面对沙阳,增添了孤独的情感。
    • 桂魄缘空迥:月亮高挂空中,显得格外清冷。
    • 云峰醮影寒:云峰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冷峻。
    • 姮娥谩愁思:嫦娥因思念而愁苦,抒发个人情感。
    • 相对漏声残:与时间的流逝相对,感受到孤独。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比作金色的篆刻,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如“清光满四海,独向沙阳看”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3. 主题思想

    • 诗歌通过描写夜晚的月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孤独和思念的深刻体悟。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思念与美好。
  • :代表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 水波:象征流动的时间和情感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桂魄”指代什么? a) 山
    b) 月亮
    c) 夕阳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念
    c) 愤怒

  3. “姮娥谩愁思”中的“姮娥”指的是哪个神话人物? a) 嫦娥
    b)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c) 嫦娥的兄弟

答案

  1. b) 月亮
  2. b) 孤独与思念
  3. a) 嫦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思念之情,但李白的情感更加直接,常以个人的思念为主线。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则通过送别之景表达离愁,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