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砚冰
作者: 谢宗可 〔元代〕
裂地层阴透马肝,墨花含冻锁毫端。
一泓晓色玄霜重,半夜天风黑水乾。
沼面烟凝星影暗,潭心云翳玉光寒。
便将呵作清泠雨,笔扫人间酷暑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砚台上的冰霜状况。地面裂开,阴冷透入马肝,墨点在冰冻中显得格外鲜明,笔毫被冻住了。晨曦中的水面覆盖着重重的霜,半夜的天风让黑水显得格外干燥。沼泽的表面烟雾弥漫,星光在暗影中闪烁,潭水的深处被云层遮蔽,玉色的光辉显得更加寒冷。我不妨将这寒冷的气息呵出,化作清凉的雨水,来扫除人间的酷暑。
注释
- 裂地层阴透马肝:指地面裂开,阴冷透入马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
- 墨花:指墨水在纸上形成的花纹。
- 锁毫端:笔毫因寒冷而被锁住,形象地表现出寒冷的程度。
- 一泓晓色:晨曦之水,形容水面清澈。
- 玄霜重:指霜层很厚。
- 半夜天风黑水乾:晚上,风吹过水面,水面变得干燥。
- 沼面烟凝星影暗:沼泽的表面烟雾弥漫,星光因而显得暗淡。
- 潭心云翳玉光寒:潭底被云层遮住,寒光透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谢宗可,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自然景观,表达对季节变化和人事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之时,诗人通过描写寒冷的砚冰,象征人间的酷暑与苦闷,寄托了对清凉与解脱的向往。
诗歌鉴赏
《砚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寒冷的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以砚台上的冰霜为切入点,借助自然景象反映人间的炎热与苦闷。全诗通过描绘清晨的霜、半夜的风、沼泽的烟以及潭水的冷,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夏季的反思与逃避。
前两句通过地面裂开、墨花含冻的描写,展现了寒冷的气候与冰冻的状态;后两句则通过晨光、黑水、烟雾等意象,进一步加深了寒冷的感觉。最后两句则转向自我反思,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化解人间的酷暑,寄托了对清凉的渴望和对苦难的超脱。
整首诗以清新、冷峻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人在自然景象中找到了内心的共鸣,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和艺术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裂地层阴透马肝:描绘了寒冷透彻大地,影响到马肝,象征极端的寒冷。
- 墨花含冻锁毫端:寒冷使得笔毫被束缚,表现出创作的局限。
- 一泓晓色玄霜重:晨光照耀下,水面霜重,给人以清冷的视觉感受。
- 半夜天风黑水乾:夜间的风吹过,水面显得干燥,反映出一种孤寂。
- 沼面烟凝星影暗:星星的光辉因烟雾而显得暗淡,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 潭心云翳玉光寒:潭水的深处被云遮住,玉色的光辉显得冷清。
- 便将呵作清泠雨:诗人希望将寒气化为凉爽的雨水。
- 笔扫人间酷暑残:用笔来描绘,消除人间的酷暑,表达了诗人的意愿与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用“墨花”比喻墨水的纹理。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寒冷似有生命,能够影响笔毫,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通过描绘寒冷的自然场景,诗人表达了对炎热的逃避与对清凉的渴望,反映了人对于自然的感悟及对生活苦闷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砚冰:象征寒冷与压抑的状态。
- 晨曦:象征希望与新生。
- 沼泽烟雾:象征迷茫与不确定性。
- 玉光:象征纯洁与高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砚冰》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谢宗可
C. 杜甫 -
第一联中“裂地层阴透马肝”中的“马肝”指的是: A. 马的肝脏
B. 一种寒冷的感觉
C. 一种植物 -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描写自然景观
B. 表达对酷暑的逃避
C. 讲述历史故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绝句》:李清照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夏日绝句》与《砚冰》都有对酷暑的描写,但《夏日绝句》更多的是对人生苦闷的感叹,而《砚冰》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谢宗可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