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峰七十二》

时间: 2025-01-24 13:23:13

弁峰七十二,菡萏开青冥。

穷探最绝顶,龙舌呀岩扃。

高源下绝壁,海眼涵明星。

毒龙戏珠玉,残唾吹余腥。

胡僧洗神钵,密咒收风霆。

洞庭水如蓝,溟涬连沧溟。

下观人间世,九点烟中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弁峰七十二,菡萏开青冥。
穷探最绝顶,龙舌呀岩扃。
高源下绝壁,海眼涵明星。
毒龙戏珠玉,残唾吹余腥。
胡僧洗神钵,密咒收风霆。
洞庭水如蓝,溟涬连沧溟。
下观人间世,九点烟中青。

白话文翻译:

弁峰有七十二座,菡萏花在青色的天上盛开。
我穷尽力气探寻最顶峰,龙的舌头似乎把岩石封闭。
高源水流下的绝壁,海眼深处隐含着明星的光辉。
毒龙在玩弄着珍珠玉器,残留的唾液吹散了余腥气。
胡僧在洗涤神圣的钵盂,诵念密咒以收集风和雷霆。
洞庭湖的水如同蓝色,深渊与大海相连。
俯视人间的世界,九点缭绕的烟雾中显出青色的景象。

注释:

  • 弁峰:特指某个山峰,七十二指其数量之多。
  • 菡萏:指荷花,常与清净、美丽的意象相关。
  • 穷探:竭尽所能探索的意思。
  • 龙舌:可能指形状像龙舌的岩石。
  • 海眼:形容海水的深邃和神秘。
  • 毒龙:象征险恶的事物。
  • 胡僧:指外国和尚,可能是指禅宗的传承。
  • 神钵:佛教用具,象征灵性和信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生于江西,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风格高远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他游历名山大川时,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人间世事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和对自然的崇敬。

诗歌鉴赏:

《弁峰七十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的诗。诗中开头便以“弁峰七十二”引出主题,展现了壮丽的山川景象。接着通过“菡萏开青冥”描绘了自然的纯净与美丽,象征着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全诗在探索的过程中,诗人不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还引发了对人生的深思。

在“高源下绝壁,海眼涵明星”一句中,诗人通过绝壁和海眼的对比,表现出自然的险峻与深邃,仿佛在暗示人生的复杂与奥秘。“毒龙戏珠玉”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暗示了世间的诱惑与危险,提醒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时需保持警惕。最后两句“洞庭水如蓝,溟涬连沧溟”则把视野拉回自然之美,展现出辽阔而深邃的湖水,寓意着一种超脱的境界。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展现出一种清新高远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弁峰七十二,菡萏开青冥:七十二座弁峰高耸入云,荷花在空中盛开,描绘自然景色的壮丽与清新。
  2. 穷探最绝顶,龙舌呀岩扃:竭尽所能地探索到达最顶峰,龙舌似的岩石将其封闭,表现探索的艰辛与神秘。
  3. 高源下绝壁,海眼涵明星:高源流下的绝壁,深海的眼睛中映射着明星,象征着自然的深邃与神秘。
  4. 毒龙戏珠玉,残唾吹余腥:象征世间的诱惑与危险,提醒人们在追求美好事物时需保持警惕。
  5. 胡僧洗神钵,密咒收风霆:描述外国和尚的宗教仪式,体现了宗教信仰的力量和神秘。
  6. 洞庭水如蓝,溟涬连沧溟:描绘湖水的美丽,寓意着一种超脱的境界。
  7. 下观人间世,九点烟中青:从高处俯瞰人间,烟雾缭绕中隐约看到青色的景象,象征对人世的思考与超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毒龙戏珠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世间的险恶。
  • 对仗:如“高源下绝壁,海眼涵明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壮丽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强调自然与人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弁峰:象征高远与崇高的理想。
  • 菡萏:代表纯洁、美丽的自然。
  • 海眼:暗示深邃与神秘的内涵。
  • 毒龙:象征世间的诱惑与危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弁峰七十二指的是几个山峰? A. 50
    B. 72
    C. 100

  2. 诗中“菡萏”指的是什么? A. 荷花
    B. 菊花
    C. 玫瑰

  3. “毒龙戏珠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
    B. 世间的诱惑与危险
    C. 宗教信仰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杨维桢《弁峰七十二》李白《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之美,但杨维桢更多地关注人生哲理,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表现。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杨维桢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