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祝阿王明府》

时间: 2025-02-04 16:19:48

洛川真气上,重泉惠政融。

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

与善良难验,生涯忽易穷。

翔凫犹化履,狎雉尚驯童。

钱满荒阶绿,尘浮虚帐红。

夏馀将宿草,秋近未惊蓬。

烟晦泉门闭,日尽夜台空。

谁堪孤陇外,独听白杨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伤祝阿王明府
作者: 骆宾王 〔唐代〕

洛川真气上,重泉惠政融。
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
与善良难验,生涯忽易穷。
翔凫犹化履,狎雉尚驯童。
钱满荒阶绿,尘浮虚帐红。
夏馀将宿草,秋近未惊蓬。
烟晦泉门闭,日尽夜台空。
谁堪孤陇外,独听白杨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阿王明府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洛川的清气上升,重泉的惠政融汇,象征着美好的政治理想。含章的光辉继承了前朝的伟业,而与善良相处却难以验证,生活的艰辛令人感到困窘。身处富贵之地,却如同翱翔的水鸟失去脚踏实地的依托,时光流逝,富贵的景象也在逐渐消逝。钱财虽然充盈,但荒草丛生,尘埃弥漫,生活的虚幻感愈加明显。夏天的草地将近结束,秋天的蓬草未曾惊动,烟雾遮蔽了泉门,夜晚的台子空无一人。谁能忍受孤独,独自听那白杨树的风声呢?


注释

  • 真气:指自然界的精气,象征生机和美好。
  • 含章:这里指有才德的人,含蓄光辉。
  • 翔凫:指飞翔的水鸟,寓意自由。
  • 狎雉:狎玩雉鸟,带有幼稚和轻松的意味。
  • 虚帐:空荡荡的帐篷,象征生活的空虚和虚幻。

典故解析

“含章光后烈,继武嗣前雄”中的“武”与“光”均可以看作对历史人物的追忆,表现出对往日英雄的缅怀与追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宾王(约公元619年-公元684年),字观光,号少游,唐代著名诗人,因其才华横溢而被称为“神童”。他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柔情,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世事的变迁,借阿王明府的遭遇表达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伤祝阿王明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展现了骆宾王对生命、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全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对比,表达了一种对过往辉煌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开篇就以“洛川真气”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充满生机的氛围,随后却转入对阿王明府的深切怀念,展现出一种时光流转带来的无常感。

诗中不仅有对往昔理想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尤其在“钱满荒阶绿,尘浮虚帐红”中,诗人巧妙地将富裕与空虚结合,揭示出物质生活的富足并不能掩盖内心的孤独与虚幻。最后的“独听白杨风”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诗人用白杨树的风声作为结尾,留下了无尽的惆怅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洛川真气上:洛川的自然气息升腾,象征着生机。
  • 重泉惠政融:重泉的恩惠与政治的和谐融汇在一起,意在描绘理想的社会。
  • 含章光后烈:有才德的人如同光辉,继承前朝的荣耀。
  • 继武嗣前雄:承继武将的雄风,表达对历史英雄的追怀。
  • 与善良难验:与善良的人交往却难以证实,暗示人际关系的复杂。
  • 生涯忽易穷:生活中时常转瞬即逝,令人感到无奈。
  • 翔凫犹化履:水鸟飞翔,失去踏实的依靠,象征对现实的失落。
  • 狎雉尚驯童:即使玩乐于雉鸟,仍显幼稚。
  • 钱满荒阶绿:钱财充盈却在荒草丛生的阶梯上,形象地表现出生活的矛盾。
  • 尘浮虚帐红:尘埃弥漫的虚幻帐篷,表现生活的空虚感。
  • 夏馀将宿草:夏天的草地即将结束,暗示生命的流逝。
  • 秋近未惊蓬:秋天已近,蓬草依旧未惊动,体现出无常的静谧。
  • 烟晦泉门闭:烟雾笼罩,泉水之门关闭,象征着希望的消逝。
  • 日尽夜台空:白天结束,夜晚的台子空无一人,传达出孤独感。
  • 谁堪孤陇外:谁能忍受孤独,站在远处。
  • 独听白杨风:独自倾听白杨树的风声,留给读者一种孤独而深邃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翔凫”比作失去依托,形象生动。
  • 对仗:如“夏馀将宿草,秋近未惊蓬”,形成对称,增强韵律感。
  • 拟人:如“独听白杨风”,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阿王明府的追忆,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展现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川:象征着美好与生机。
  • 重泉:代表着政治的恩惠与社会的和谐。
  • 白杨风:象征孤独与思考,带有忧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洛川真气上”中的“真气”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的精气
    • B. 经济的繁荣
    • C. 人际关系
  2. “谁堪孤陇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无奈
    • C. 愤怒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拟人和夸张
    • B. 对仗和比喻
    • C. 排比和反问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
  • 《离骚》(屈原):体现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切思考,表达对国事的忧虑。
  • 《登高》(王之涣):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两者皆富有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骆宾王年谱》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