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篇》

时间: 2025-01-24 13:24:17

放舟脂塘曲,盘游湖上雷。

雷鸣湖雨作,还泊香山隈。

美人斗香草,上有九畹栽。

美人在何所,搴芳招归来。

露下荆棘草,鹿上姑苏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山篇
作者: 杨维桢 〔元代〕

放舟脂塘曲,盘游湖上雷。
雷鸣湖雨作,还泊香山隈。
美人斗香草,上有九畹栽。
美人在何所,搴芳招归来。
露下荆棘草,鹿上姑苏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香山游玩的情景。放舟在油脂般的塘边,湖面上雷声阵阵,仿佛是雷鸣与湖水的交响。雨水洒下,船又停泊在香山的隐蔽处。美丽的女子在香草中争妍斗艳,九畹香草被精心栽种。美人究竟在何方,渴望将她招回,采摘芳香的草。露水洒落在荆棘丛生的草地上,鹿儿在姑苏台上悠然自得。

注释:

  • 脂塘:形容湖水如脂肪般光滑,色泽亮丽。
  • :指曲折的水域或湖面。
  • 雷鸣湖雨作:形容雷声如鼓,湖面伴随着倾盆细雨。
  • 香草:指芳香的草木,可引申至女子的美丽。
  • 九畹:指九块田地,形容香草种植的规模。
  • 搴芳:采摘芳香的草。
  • 荆棘草:指荆棘丛生的草地,象征艰难的环境。
  • 姑苏台:古代名胜,可能指的是风景如画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字时中,号白云山人,擅长山水诗,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元代,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情往来,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动荡时代的思考。

诗歌鉴赏:

《香山篇》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人情刻画,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开篇以“放舟脂塘曲,盘游湖上雷”引入,给人以宽广的视野,仿佛置身于波光粼粼的湖面之上,雷声阵阵,令人心潮澎湃。接着,诗人通过“雷鸣湖雨作,还泊香山隈”展示了自然的变化与静谧的和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动人的氛围。

诗中的美人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鲜活。她和香草的斗艳,不仅展现了女子的美丽,也隐喻了人对自然的珍视与赞美。最后一句“露下荆棘草,鹿上姑苏台”则将美好与艰难的现实对照,体现出一种哲理思考:即使生活中有荆棘与艰难,仍然要珍惜那些美好瞬间,犹如鹿儿在姑苏台上悠然自得。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透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放舟脂塘曲:在湖面的游船,湖水如脂肪般光滑,展现出宁静的美。
  • 盘游湖上雷:湖面上回荡着雷声,声音似乎与水面相呼应,渲染了气氛。
  • 雷鸣湖雨作:雷声轰鸣,湖面泛起细雨,描绘出雨中的湖泊景象。
  • 还泊香山隈:船停泊在香山的隐蔽处,暗示着一种安静与私密。
  • 美人斗香草:美丽的女子与香草争相斗艳,象征着美的对抗与和谐。
  • 上有九畹栽:说明有九块香草被精心种植,象征着繁盛与丰收。
  • 美人在何所:询问美人身在何处,表达对美的渴望。
  • 搴芳招归来:希望能够采撷香草,招唤美人归来,隐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露下荆棘草:露水洒落在荆棘上,象征艰难生活中的美好。
  • 鹿上姑苏台:鹿儿在姑苏台上安闲自得,代表一种宁静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湖水比作脂肪,增强视觉感受。
  • 拟人:美人与香草斗艳,赋予自然以人性化特征。
  • 对仗:如“放舟脂塘曲,盘游湖上雷”,形成音律上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人情的珍视,传达出在艰辛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脂塘:象征宁静、柔美的自然环境。
  • 雷鸣:代表自然的力量与变化。
  • 美人:象征人间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
  • 香草:充满芬芳的草木,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 荆棘草:代表生活中的艰辛与困扰。
  • 姑苏台:象征安宁与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放舟脂塘曲”中的“脂塘”指的是什么?
    A. 沼泽
    B. 湖水
    C. 河流

  2. 美人与香草的斗艳象征了什么?
    A. 战争
    B. 美的对抗与和谐
    C. 自然的凋零

  3. “鹿上姑苏台”代表了什么样的生活状态?
    A. 忙碌与紧张
    B. 安闲与自在
    C. 贫困与困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庐山谣》中,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但更注重个人的情感抒发;而杨维桢的《香山篇》则更侧重于描绘静谧的自然场景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维桢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