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廿三年四月淮南王左相微行淞江步谒草玄阁夜移酒船宴阁所》

时间: 2025-01-24 13:23:45

微行谁识王丞相,草履过门如野人。

太史遥遥瞻紫气,老夫急急裹乌巾。

子陵故友终辞汉,张禄先生又入秦。

休说五湖天样阔,扁舟何处不容身。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微行谁识王丞相,
草履过门如野人。
太史遥遥瞻紫气,
老夫急急裹乌巾。
子陵故友终辞汉,
张禄先生又入秦。
休说五湖天样阔,
扁舟何处不容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微行中无人识得王丞相的感慨,穿着草鞋如同一个野人。太史公遥远地注视着紫气,老夫则匆忙裹上了乌巾。子陵的老朋友终究要告别汉朝,张禄先生又将入秦。不要说五湖的天有多宽广,扁舟又在哪里才有容身之处呢?

注释

  • 微行:形容悄悄地出行。
  • 王丞相:指的是王安石,因其在政治上的重要性被称为丞相。
  • 草履:草编的鞋,象征着朴素的生活。
  • 太史:指太史公司马迁,著名的历史学家。
  • 紫气:古代认为的吉祥气象,象征着好运。
  • 裹乌巾:用黑色的巾子包裹,象征着生活的艰辛或某种情绪。
  • 子陵:指的是阮籍,他的故友指的是阮籍的朋友。
  • 张禄:指张禄,古代著名的书法家和隐士。
  • 五湖:指广阔的湖泊,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维桢,元代诗人,擅长诗词和散文,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社会百态与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诗作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当时正值元代末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微行之姿在淞江一带游历,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隐士般的生活状态,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个人处境的反思。开篇以“微行谁识”引入,展现了王丞相的孤独和不被人理解的心态。接着,诗人通过对太史公的遥望,传达出对历史长河的感慨,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个人的渺小。

诗中提到“子陵故友终辞汉”,让人联想到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最后一句“扁舟何处不容身”则是对人生无定与漂泊不安的深刻体悟。整首诗在意象上简洁却富有深意,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同时也带有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微行谁识王丞相”:以“微行”描述王丞相的身份,暗示即便身居高位,依然感到孤独。
  2. “草履过门如野人”:穿草鞋的形象,与王丞相的身份形成对比,表现出一种朴素与无奈。
  3. “太史遥遥瞻紫气”:提及太史公的远观,象征着对未来的期许与希望。
  4. “老夫急急裹乌巾”:表现诗人对现实的无奈,急匆匆的生活状态。
  5. “子陵故友终辞汉”:阮籍的朋友告别汉朝,体现历史变迁。
  6. “张禄先生又入秦”:再次提及历史人物,暗示着不同历史阶段的交替。
  7. “休说五湖天样阔”:对自由的渴望与现实的反思。
  8. “扁舟何处不容身”:最后一句以问句形式,表达对归属感的追求与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王丞相与草履人的身份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 象征:紫气象征吉祥与希望,乌巾则象征生活的艰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处境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归属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王丞相:象征权力与孤独。
  • 草履:象征朴素与无奈的生活。
  • 紫气:象征希望与吉祥的未来。
  • 扁舟:象征漂泊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丞相”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杜甫
    • B. 王安石
    • C. 苏轼
    • D. 司马迁
    • 答案:B
  2. “微行谁识”中“微行”是什么意思?

    • A. 繁忙的出行
    • B. 低调的出行
    • C. 快速的出行
    • D. 远行
    • 答案:B
  3. 最后一句“扁舟何处不容身”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自由
    • B. 财富
    • C. 权力
    • D. 名声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
  • 李白的《静夜思》:表现了思乡的情感,虽不同主题,却同样带有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杨维桢集》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理解杨维桢及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