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景空寺兰若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白话文翻译:
在龙象经行的地方,山腰间通往石关。
我屡次迷失在青翠的山峦中,偶尔喜欢在绿萝旁闲坐。
我们在花林下休息,坐在竹林间高谈阔论。
一切尘世纷扰都被隔绝,仿佛真的进入了鸡山。
注释:
字词注释:
- 龙象:指大象和龙,象征着威严的生物,可能暗指佛教的威德。
- 石关:山中险要的关口,象征着旅途的艰难。
- 青嶂:青翠的山峦,代表自然景色的美丽。
- 绿萝:一种常见的植物,寓意清幽的环境。
- 宴息:休息、聚会,表示轻松的氛围。
- 寥寥:形容少、稀疏,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鸡山:指的是一个隐逸的地方,象征着远离尘世的境界。
典故解析:
- 鸡山:在道教和佛教中常被提及,象征着隐居和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字浩然,号紫阳,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孟浩然游览某个寺庙时所作,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游景空寺兰若》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寺庙环境,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自然中高谈阔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前两句写景,运用“龙象”“石关”等词,描绘出高山险峻的地势,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屡迷青嶂”、“时爱绿萝”,表达了他在青山绿水中的迷惘与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宴息之时,诗人与友人“高谈竹屿间”,愉悦的交流使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最后两句“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则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表现出诗人对尘世烦扰的超然态度,仿佛已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宁静境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象经行处,山腰度石关。
描绘了龙象走过的地方,暗示着高大、雄伟的山势,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 -
屡迷青嶂合,时爱绿萝闲。
表达了诗人在青山绿水中迷失的状态,偶尔又沉浸于绿萝的闲适中,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
描述了一群人聚集在花林下休息,谈论间显得轻松自在,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社交生活。 -
寥寥隔尘事,疑是入鸡山。
表示远离尘世的纷扰,仿佛已经进入了与世无争的隐逸之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拟人:通过“龙象”和“石关”的比喻,营造出一种神秘、威严的氛围。
- 对仗:如“宴息花林下,高谈竹屿间”,形成和谐的音韵效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然世外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唐代文人追求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象:象征着伟大和神秘,暗示佛教的威德。
- 青嶂:代表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 绿萝:象征着生机和宁静。
- 花林、竹屿:象征着诗人理想中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龙象”主要象征什么?
A. 威严的生物
B. 美丽的风景
C. 人与自然的和谐 -
“屡迷青嶂合”中的“迷”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迷惘
C. 安静 -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权力的向往
B. 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追求
C. 对城市生活的热爱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孟浩然与王维的山水诗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具禅意和哲理性,而孟浩然则偏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概论》
- 《山水田园诗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