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崔遏》

时间: 2024-09-19 22:07:57

片玉来夸楚,治中作主人。

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

别馆当虚敞,离情任吐伸。

因声两京旧,谁念卧漳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崔遏
孟浩然

片玉来夸楚,治中作主人。
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
别馆当虚敞,离情任吐伸。
因声两京旧,谁念卧漳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崔遏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崔遏的才华和成就,仿佛一块美玉般耀眼,成为了治中的主导人物。江山的美丽因他而更加迷人,诗词如春天的阳光般生动。别馆在此时显得空旷,离别的情感可以尽情抒发。想起了两京的旧日情谊,谁又会想到我现在卧病在漳水边呢?

注释:

  • 片玉:指美玉,形容崔遏的才华出众。
  • 夸楚:赞美楚国,楚国以其文化和人才著称。
  • 治中:指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的人。
  • 江山:指国家的山川河流,象征着风光和前景。
  • 润色:使更加美丽、华丽。
  • 离情:离别的情感。
  • 漳滨:指漳河边,孟浩然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生于襟江带海的南方。孟浩然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风光。他与王维并称,二人均为“田园诗派”的代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孟浩然与崔遏的送别之际,崔遏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官员,曾在朝廷中任职。诗中流露出孟浩然对崔遏的敬重与不舍,体现了友谊和离别的深情。

诗歌鉴赏:

《送崔遏》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文字凝练而情感深厚。诗的开头“片玉来夸楚”,用美玉来比喻崔遏的才华,展示了他在当时的杰出地位。接着“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描绘了崔遏的贡献,使国家的美丽更加辉煌,诗词如春天般生机勃勃,展现了诗人与崔遏之间的深厚情谊。

中间两句“别馆当虚敞,离情任吐伸”意指在离别之际,诗人愿意在空旷的别馆中尽情表露自己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与惆怅。最后一句“因声两京旧,谁念卧漳滨”则反映了诗人对往日友谊的怀念,表达了在漳河边独自卧病的孤独与伤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人际情感的交融,突显了友谊的珍贵和离别的无奈,体现了孟浩然清新自然的诗风与深邃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片玉来夸楚:片段的美玉用来夸赞楚国,暗指崔遏的才华。
  2. 治中作主人:崔遏在朝廷中担任重要职务,成为主导者。
  3. 江山增润色:崔遏的成就使国家更为美丽。
  4. 词赋动阳春:他的诗词如春天般生动,充满活力。
  5. 别馆当虚敞:离别时别馆显得空旷,情感可以自由表达。
  6. 离情任吐伸:离别的情感可以尽情抒发。
  7. 因声两京旧:因往日与崔遏的旧情而感慨。
  8. 谁念卧漳滨:无人会想到我如今躺在漳水边,感到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崔遏比作“片玉”,形象化其才华与品德。
  • 对仗:如“江山增润色,词赋动阳春”,展示了诗的对称美。
  • 拟人:将离别的情感赋予了自由表达的能力,使情感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崔遏的敬仰与不舍,展现了友谊的珍贵与离别的伤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情感交织,诗人传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片玉:象征崔遏的才华与美德,代表着璀璨的成就。
  • 江山:象征国家的繁荣与美丽,寄托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 阳春:象征生机与活力,表达了崔遏的诗作给人带来的希望与生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孟浩然的《送崔遏》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友谊与离别
    C. 爱情
    D. 忧愁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片玉来夸_____”,夸赞的是哪一个地方?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孟浩然对崔遏的羡慕和敬重。 (对/错)

答案:

  1.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赠孟浩然》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送别之情,但更侧重于对友人前途的祝愿与对旅途艰难的担忧。
  • 李白《赠孟浩然》:同样是友谊与离别,但李白的笔调更显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