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立公房》

时间: 2025-01-26 02:25:08

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

何如石岩趣,自入户庭间。

苔涧春泉满,萝轩夜月闲。

能令许玄度,吟卧不知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宿立公房
孟浩然 〔唐代〕
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
何如石岩趣,自入户庭间。
苔涧春泉满,萝轩夜月闲。
能令许玄度,吟卧不知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提到支遁(隐士)追求道理,深公(深居简出的人)则幽默地笑着买下山林。与其说这些不如在石岩间享受自然的乐趣,自然的美景就像进入了自家的庭院。苔藓覆盖的山涧,春天的泉水满溢,夜晚的月光在藤萝间照耀,令人心旷神怡。能够让许玄(许浑,隐士)沉醉其中,不知不觉间忘记了归去。

注释:

  • 支遁:支道林,东晋著名隐士,常以求道隐居而闻名。
  • 深公:指深居简出的隐士,通常代表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
  • 石岩:自然的岩石和山体,象征着隐士对大自然的向往。
  • 苔涧春泉:苔藓覆盖的山涧与春季的泉水,描绘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 萝轩:指用藤萝搭建的轩台,体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自然的向往。
  • 许玄:许浑,唐代诗人,以隐逸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唐代著名山水诗人,出生于湖北黄冈,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他的作品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宿立公房》创作于孟浩然隐居生活的时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社会动荡与士人地位的变化使得许多文人选择隐居,追求精神上的宁静与自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孟浩然对隐居生活的理想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开头提到的支遁和深公,暗示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对自然的态度。接着以“何如石岩趣”引入诗人的内心感受,显示出他对自然的向往与珍视。诗中的意象如“苔涧春泉”和“萝轩夜月”,不仅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也传达出诗人对心灵自由的渴望。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诗人希望能像许玄那样,沉浸于诗歌的吟唱之中,忘却尘世的烦恼,达到心灵的归宿。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体现了孟浩然的诗风特征,展现了他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平静的哲学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支遁初求道:提到支道林初次追求道理,表达出隐士的理想追求。
  2. 深公笑买山:深公幽默地选择购买山林,暗示隐逸生活的乐趣。
  3. 何如石岩趣:与其追逐名利,不如享受自然的乐趣。
  4. 自入户庭间:自然的乐趣仿佛进入了自己的庭院,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5. 苔涧春泉满:描绘春天山涧泉水充盈的景象,生机盎然。
  6. 萝轩夜月闲:藤萝下的月光照耀,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7. 能令许玄度:能够让许玄沉醉于此,不知不觉间忘记回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居生活比作自然的乐趣,强调其内在的宁静与美好。
  • 对仗:如“苔涧春泉满,萝轩夜月闲”,形成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支遁:象征追求道理与隐居的理想。
  • 石岩:象征自然的坚韧与美丽。
  • 苔涧:象征生机与自然的纯净。
  • 夜月: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支遁指的是哪位隐士? A. 陶渊明
    B. 王维
    C. 支道林
    D. 许浑

  2. 诗中“苔涧春泉满”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夏季的炎热
    B. 春季的生机盎然
    C. 秋季的萧瑟
    D. 冬季的寒冷

  3. 诗中提到的深公的态度是什么? A. 追求名利
    B. 幽默对待生活
    C. 忧心忡忡
    D. 不屑一顾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静夜思》- 李白
  • 《饮酒》- 陶渊明

诗词对比:

孟浩然的《宿立公房》与陶渊明的《饮酒》均描绘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但孟浩然更加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陶渊明则强调内心的自得其乐。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