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荼蘼)
作者:程垓〔宋代〕
花簇簇。触眼万条垂玉。
小院春深窗锁绿。
水沈风断续。
明月又侵楼曲。
羞向枕囊拘束。
只待夜深清影足。
醉来花底宿。
白话文翻译
花儿盛开,色彩斑斓,成群结队,仿佛万条垂下的玉带。
小院深春,窗外锁着绿色的景致,
水面沉静,风声断断续续。
明月又照进了楼曲的角落。
我羞于让这些美好受限于枕边的束缚。
只待夜深时,清影足够的时候,
我就可以在花下醉醉地入眠。
注释
- 荼蘼:一种春天盛开的花,常象征着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簇簇:形容花朵的盛开,密集而美丽。
- 触眼:映入眼帘。
- 锁绿:形容窗外的绿意被阻隔,无法尽情欣赏。
- 水沈:水面平静,沉静如镜。
- 风断续:微风时断时续,带来淡淡的声音。
- 明月:月光照耀,增添了夜晚的静谧与美感。
- 羞向:感到羞愧,不愿被约束。
- 枕囊:放置在枕边的东西,隐喻日常生活的束缚。
- 清影:指明亮而清晰的月影。
- 醉来:醉酒后入睡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程垓,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雅致,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生活中束缚的无奈与反思。
诗歌鉴赏
《谒金门(荼蘼)》以春天的花朵为引子,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日的温暖与繁华。第一句“花簇簇”便勾勒出花团锦簇的景象,接着“触眼万条垂玉”,形象地描绘出花儿如同垂下的玉饰,光彩夺目。
在小院的描写中,诗人以“窗锁绿”表现出一种被困的感觉,尽管窗外是春意盎然,但被锁住的绿意让人感到一丝压抑。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内心的渴望愈加明显。他希望能挣脱束缚,感受春夜的清幽。
“明月又侵楼曲”一句,描绘出月光照耀下的楼宇,增添了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诗人内心的羞怯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羞向枕囊拘束”中展露无遗。他渴望在夜深时分,能够在花下醉眠,享受那份属于春天的自由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鲜活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情感真挚而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花簇簇:描绘春天花开的繁盛,暗示生机与活力。
- 触眼万条垂玉:花朵的美丽如同珍贵的玉,给人视觉上的享受。
- 小院春深窗锁绿:小院的春天已然深厚,窗外的美景却被锁住,表达对自由的渴望。
- 水沈风断续:水面沉静,微风轻拂,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明月又侵楼曲:月光照进楼阁,夜色愈发迷人。
- 羞向枕囊拘束:诗人羞于将美好束缚,表达内心对束缚的不满。
- 只待夜深清影足:期待夜深时分,能够尽情享受自由的时刻。
- 醉来花底宿:渴望在花下沉醉入眠,体现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比作“万条垂玉”,形象生动。
- 拟人:水面与风的描写使自然更具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春天的赞美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束缚的反思。诗人在花下沉醉,表达了内心对自然与自由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象征美好与青春,传达生命的活力。
- 明月:象征宁静与思考,代表着自由与向往。
- 水:象征内心的沉静与思绪的流动,传达出一种柔和的情感。
- 夜:象征着自由与梦境,是诗人渴望逃离现实束缚的时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的“水沈风断续”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水面平静,微风轻拂
b. 风大水急
c. 水面波涛汹涌
d. 风雨交加 -
填空题:在“只待夜深清影足”中,诗人期待能够__。
-
判断题:诗中“羞向枕囊拘束”表达了诗人对束缚的向往。 (对/错)
答案
- a
- 在花下醉来宿
- 错(表达了对束缚的不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夜泊牛津》 by 王安石: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思索。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描绘月光之美,表达思乡之情,情感上更为深沉。
- 《春夜喜雨》 by 杜甫:同样描写春夜的氛围,但更侧重于对社会的关怀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