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时间: 2025-02-04 15:31: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水龙吟》 作者:白朴 〔元代〕
醉乡千古人行,看来直到亡何地。
如何物外,华胥境界,升平梦寐。
鸾驭翩翩,蝶魂栩栩,俯观群蚁。
恨周公不见,庄生一去,谁真解黑甜味。
闻道希夷高卧,占三峰华山重翠。
寻常羡杀,清风岭上,白云堆里。
不负平生,算来惟有,日高春睡。
有林间剥啄,忘机幽鸟,唤先生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醉乡的渴望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在千古流传的人生中,似乎只有在这个醉乡才能找到归属,仿佛走到一个无法回去的地方。诗人感叹物外的华胥境界,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描绘了如鸾车翩翩、蝴蝶轻舞的美好景象,俯瞰着芸芸众生的微小与渺小。诗中也表达了对周公与庄子的惋惜,感叹能够真正理解生命深层意义的并不多。听说在希夷之境高卧,可以俯瞰华山的重翠,令人羡慕不已。诗人感到自己一生的追求,似乎只有在日高春眠的时候才能实现。最后,林间鸟儿的啼鸣仿佛在唤醒诗人,让他重新思考与生活的关系。
注释
- 醉乡:指一种理想的、超脱现实的境界。
- 华胥境界:源自《庄子》,传说中的理想国度。
- 鸾驭:指美丽的车马。
- 周公:周公旦,周朝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 庄生:庄子,古代哲学家,代表道家思想。
- 希夷:指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朴(约1226年-约1300年),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和诗人,生于北方,擅长诗词和戏剧创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水龙吟》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时,诗人通过这首词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鉴赏
《水龙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诗人以醉乡为引子,展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与向往。诗中所描绘的华胥境界,象征着一种超脱现实的理想生活,令人向往。诗人通过对周公与庄子的提及,反映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表现出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整首诗以清新灵动的意象,构建出如梦似幻的境界,让人感受到一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徘徊。最后,诗人通过林间鸟鸣的描绘,唤起了对生活的重新思考,展现出一种对自然与人生的和谐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醉乡千古人行:表达对理想的渴望,似乎在千古流传的人生中,只有在醉乡才能找到归属。
- 看来直到亡何地:暗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
- 如何物外,华胥境界,升平梦寐:渴望超越世俗,追求理想中的和平与安宁。
- 鸾驭翩翩,蝶魂栩栩,俯观群蚁:描绘美好景象,展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 恨周公不见,庄生一去,谁真解黑甜味:表达对历史哲人的惋惜,感叹能真正理解人生意义的人不多。
- 闻道希夷高卧,占三峰华山重翠:理想中的生活,追求一种超然的境界。
- 寻常羡杀,清风岭上,白云堆里:对高人隐士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 不负平生,算来惟有,日高春睡:最终得出人生的追求似乎只有在宁静的春日午后才能实现。
- 有林间剥啄,忘机幽鸟,唤先生起:鸟鸣唤醒诗人,让他重新思考生活与理想的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华胥境界”,比喻理想的生活状态。
- 拟人:鸟鸣被赋予了唤醒诗人的作用,增强了自然的灵动性。
- 对仗:如“鸾驭翩翩,蝶魂栩栩”,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美好境界的向往,体现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分析
- 醉乡:象征着理想与自由的生活状态。
- 华胥境界:代表理想的乌托邦,超脱现实的追求。
- 鸾驭与蝶魂:象征美好与轻盈的生活状态。
- 清风岭与白云:自然的意象,反映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水龙吟》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白朴
C. 杜甫
D. 苏轼 -
诗中提到的“华胥境界”是什么? A. 现实的地方
B. 理想的境界
C. 远古的传说
D. 一种饮品 -
诗中提到的“清风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生活的追求
C. 繁忙的城市
D. 农田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白朴的《水龙吟》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但白朴更多地关注于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白朴传记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