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炎夏寻灵境,高僧澹荡中。
命棋隈绿竹,尽日有清风。
流水离经阁,闲云入梵宫。
此时袪万虑,直似出尘笼。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夏天,我寻访灵秀的境地,见到高僧在清淡悠然中。
他吩咐在绿竹旁下棋,整天都有清风徐来。
流水环绕着经阁,闲云飘入了佛宫。
此时此刻,我的万千烦恼被驱散,仿佛是从尘世中解脱出来。
注释
- 炎夏:炎热的夏天。
- 灵境:灵秀的环境或境地。
- 高僧:高尚的僧人。
- 澹荡:清淡悠然,形容高僧的心境。
- 命棋:命令下棋,指与高僧下棋。
- 隈:指角落、地方。
- 经阁:佛教经典的阁楼。
- 梵宫:佛教寺庙。
- 袪:驱除、消除。
- 万虑:万千烦恼。
- 出尘笼:形容脱离世俗的束缚。
典故解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夏日中的高僧和清幽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高僧的形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代表着智慧和超脱,体现了佛教的思想。诗中涉及的“流水离经阁,闲云入梵宫”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反映出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朱庆馀,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洒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盛夏,诗人寻访高僧,意在抒发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烦恼的逃避,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佛教文化的欣赏。
诗歌鉴赏
《夏日访贞上人院》是朱庆馀的一首写景抒情古诗,诗中通过描绘一个夏日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高僧清静生活的向往。开篇的“炎夏寻灵境”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炎热的夏季,但随之而来的却是高僧的淡然与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诗中的“命棋隈绿竹,尽日有清风”描绘了高僧悠然自得的生活,仿佛一切烦恼都随着清风而去。接下来的“流水离经阁,闲云入梵宫”更是将自然与佛教文化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境界。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炎夏寻灵境:在炎热的夏天,诗人寻找一个灵秀的地方。
- 高僧澹荡中:高僧在清淡悠然的环境中。
- 命棋隈绿竹:在绿竹旁下棋,体现了诗人与高僧的亲近。
- 尽日有清风:整天都感受到清风的吹拂,令人心旷神怡。
- 流水离经阁:流水环绕着经阁,带来一种流动的美。
- 闲云入梵宫:闲云飘入佛教殿堂,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此时袪万虑:此刻所有的烦恼都被驱散。
- 直似出尘笼:仿佛从尘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烦恼比作笼子,表达出诗人心灵的解脱。
- 对仗:如“流水离经阁,闲云入梵宫”,对称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高僧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出世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炎夏:象征热烈与烦躁。
- 高僧:代表智慧与超脱。
- 绿竹:象征自然与清新。
- 流水:流动的生命,象征着时间与变化。
- 闲云:自由自在,象征无拘无束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僧代表了什么? A. 繁忙生活
B. 超脱与智慧
C. 世俗烦恼
答案:B -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A. 嘈杂热闹
B. 清幽宁静
C. 阴暗潮湿
答案:B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C. 对权力的追求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朱庆馀的《夏日访贞上人院》与王维的《鹿柴》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王维的诗更强调山水之美,而朱庆馀则融入了佛教文化的元素,表现出一种超脱的心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词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