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 其三》

时间: 2025-01-27 03:50:09

也知自为伤春瘦。

清淡园林春过后。

落花狼藉酒阑珊,双手舞余拖翠袖。

叶间梅子青如豆。

醉拆嫩房红蕊嗅。

无人堪与补残枝,风雨时时添气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也知自为伤春瘦。清淡园林春过后。落花狼藉酒阑珊,双手舞余拖翠袖。叶间梅子青如豆。醉拆嫩房红蕊嗅。无人堪与补残枝,风雨时时添气候。

白话文翻译:

我也知道自己因春天的离去而变得瘦弱。春天过后,园林显得清淡寂寥。落花零乱,酒杯旁灯光昏暗,我双手轻舞,拖着翠绿的袖子。叶间的梅子青得像豆子一样。醉眼朦胧中,我拆开嫩房的窗子,嗅着红色花蕊的芳香。无人可以与我一起补救残缺的枝条,只有风雨不时地增添气候的变幻。

注释:

  • 伤春瘦:因春天的逝去而感到忧伤,身体也因此瘦弱。
  • 清淡园林:指春天结束后的园林显得冷清、寂静。
  • 落花狼藉:花瓣纷纷落下,场面凌乱。
  • 酒阑珊:酒杯旁的灯光昏暗,指饮酒时的情景。
  • 梅子青如豆:梅子呈现青色,形状像豆子,暗示新生的春意。
  • 醉拆嫩房红蕊嗅:在醉意中打开嫩房,嗅闻花蕊的香气。
  • 无人堪与补残枝:没有人可以陪伴自己,整修那些残缺的树枝。
  • 风雨时时添气候:风雨不断地改变着天气和气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程颂万,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诗句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常常蕴含对春天的留恋与感伤。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天结束之际,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余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中所体现的孤寂与对春天的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玉楼春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结束后自然景色的凋零与内心的孤寂。开头一句“也知自为伤春瘦”,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伤感,言辞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深沉的情感。接下来的描写则用“清淡园林春过后”勾勒出春天留下的遗迹,给人一种空旷而冷清的感觉。

“落花狼藉酒阑珊”,通过对饮酒场景的描绘,增添了诗人的伤感气氛。落花的狼藉象征着春天的逝去,而酒杯旁的阑珊则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之后的“双手舞余拖翠袖”,则是对美好记忆的追忆,仿佛在舞动中寻找春天的影子。

最后几句“无人堪与补残枝,风雨时时添气候”,更是将诗人的孤独推向高潮,描绘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境地,风雨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不确定性。这首诗以清淡的笔触刻画出对春天的缅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也知自为伤春瘦”:自知因春天的离去而感到伤感,身体也因此而显得瘦弱。
  2. “清淡园林春过后”:春天结束后,园林显得清冷淡漠。
  3. “落花狼藉酒阑珊”:指落花散乱的景象,酒杯旁昏暗的灯光,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4. “双手舞余拖翠袖”:诗人在回忆中舞动双手,拖着翠绿的袖子,似乎在追寻春天的痕迹。
  5. “叶间梅子青如豆”:梅子的颜色青翠,形状如豆,暗示着春天的生机。
  6. “醉拆嫩房红蕊嗅”:在醉意中打开窗子,嗅闻盛开的花蕊的香气。
  7. “无人堪与补残枝”:没有人可以陪伴自己,整修那些残缺的树枝,感到孤独。
  8. “风雨时时添气候”:风雨的变化不断增添环境的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梅子青如豆”,形象地描绘了梅子的颜色和形状。
  • 拟人:通过“无人堪与补残枝”,赋予残枝以人的情感,增强了孤独的感受。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较为工整,形成了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逝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伤。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清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但随着春天的逝去,也带来了伤感。
  • 落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消逝。
  • :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
  • 梅子: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寄托了对未来的希冀。
  • 风雨:象征着生活中的变幻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春天的怀念
    • B. 对秋天的赞美
    • C. 对夏天的期待
    • D. 对冬天的感慨
  2. 诗中提到的“无人堪与补残枝”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
    • C. 愤怒
    • D. 满足
  3. “梅子青如豆”中的梅子象征着什么?

    • A. 消逝
    • B. 生机
    • C. 孤独
    • D.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定风波》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对春天的思念,但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 苏轼的《定风波》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宋词元曲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