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夏日游竹隐寺》
时间: 2025-01-26 00:16: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古寺隐丛篁,石径逶迤碧藓荒。
夹道松枝低拂幰,苍凉,清露沾衣湿不妨。
缓步上回廊,老衲相邀入竹房。
旋汲山泉供茗碗,悠飏,风送闲云下石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隐藏在竹林中的古老寺庙,青石小径蜿蜒而行,路旁青苔遍布。松树的枝条低垂,轻轻拂动,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清晨的露水湿了衣衫,然而这并不妨碍游兴。缓缓走上回廊,老和尚邀请我进入竹屋。随后,汲取山泉水,泡上一杯茶,悠然自得,微风送来闲云,轻轻飘落在石床上。
注释:
- 丛篁:竹林。
- 逶迤:形容小路曲折延伸。
- 碧藓:青色的苔藓。
- 幰:帷帘,指松枝。
- 苍凉:形容环境的清冷和孤寂。
- 清露:清晨的露水。
- 缓步:慢慢地走。
- 回廊:环绕建筑的走廊。
- 老衲:年长的和尚。
- 竹房:用竹子搭建的房屋。
- 悠飏:轻松飘荡的样子。
- 闲云:悠闲的云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骆文盛,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佛教思想为主题,具有清新的风格和深邃的哲理。他的诗歌往往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探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夏日,作者游览竹隐寺,受到环境的启发,表达了对自然静谧之美的感受,以及对清幽生活的向往。明代社会背景下,文人常寻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反映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南乡子 夏日游竹隐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在古寺游玩的所见所感。开篇以“古寺隐丛篁”引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接着,诗人细致描绘了石径、青苔、松枝等自然景物,展示了环境的苍凉和清新,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孤寂感。诗中“清露沾衣湿不妨”一句,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包容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强调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
在进入竹房的场景时,诗人通过“老衲相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亲切,给人一种归属感。最后的茶水与闲云,象征着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和对心灵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的颂扬,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寻,展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寺隐丛篁:古老的寺庙隐藏在竹林中,表现了宁静和隐秘的气氛。
- 石径逶迤碧藓荒:小路蜿蜒曲折,周围长满青苔,渲染了环境的原始与古朴。
- 夹道松枝低拂幰:松树的枝条低垂,轻轻拂动,给人一种自然亲近的感觉。
- 苍凉:这词传达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清露沾衣湿不妨:清晨露水打湿了衣服,但这并不妨碍游玩的心情,表现出一种洒脱。
- 缓步上回廊:慢慢走上回廊,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
- 老衲相邀入竹房:老和尚邀请进入竹屋,传递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 旋汲山泉供茗碗:汲取山泉水泡茶,体现出对自然的依赖与享受。
- 悠飏,风送闲云下石床:轻松愉快,微风送来闲云,呈现出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情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古寺与丛篁相结合,营造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 拟人:松枝的低拂,赋予自然以生命感。
- 对仗:如“清露沾衣湿不妨”与“风送闲云下石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展现了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寺: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 竹林:代表着纯洁与自然的和谐。
- 松枝:象征着坚韧与长寿。
- 清露:象征着清新和自然的滋润。
- 山泉:代表着纯净与生命的源泉。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清幽的环境,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内心和谐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古寺隐丛篁”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现代都市
B. 隐秘的古老寺庙
C. 繁华的集市 -
“清露沾衣湿不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A. 对环境的不满
B. 对自然亲近的态度
C. 对生活的厌倦 -
诗中“老衲相邀入竹房”意图表达什么?
A. 对宗教的批判
B. 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C. 对现代生活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骆文盛的《南乡子 夏日游竹隐寺》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骆文盛侧重于夏日的清幽与安静,而王维则通过山居的秋意表现出一种深远的哲理。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明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