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吕】一半儿_手帕藕丝纤》
时间: 2025-01-11 06:06: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手帕藕丝纤腻织春愁,
粉线轻盈惹暮秋,
银叶拭残香脸羞。
玉温柔,一半儿啼痕一半儿酒。
开书泪痕香沁污鲛,
墨迹淋漓损兔毫,
心渺茫云路遥。
念奴娇,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
白话文翻译:
手帕上细腻的藕丝编织着春日的愁苦,
轻盈的粉线勾起了秋天的情思,
银色的叶子轻轻拭去脸上的残香,脸上带着羞怯。
玉石般的温柔,泪痕和酒痕各占一半。
翻开书本,泪痕香气渗透,弄污了鲛绡,
墨迹淋漓,使兔毫笔损坏,
心中迷茫,仿佛在遥远的云路上。
念奴娇,这字迹一半是行书,一半是草书。
注释:
- 手帕:指用来包裹或擦拭的布,象征情感的寄托。
- 藕丝:藕的丝线,细腻柔软,象征春天的愁苦。
- 粉线:轻盈的细线,暗示着对秋天的思念。
- 银叶:指轻柔的叶子,象征岁月的流逝和残留的香气。
- 鲛:鲛绡,一种轻薄的丝织品,多用于描绘细腻的情感。
- 墨迹:书写时用的墨水,象征创作或情感的流露。
- 念奴娇:一种词牌名,常用于表达柔情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举之,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甚少,但其诗词风格多以细腻、柔美著称,常以情感为核心,表现出深刻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仙吕·一半儿》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逝去情感的追忆,呈现出深沉的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敏感反应。
诗歌鉴赏:
王举之的《仙吕·一半儿》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词作,诗中以“手帕、藕丝”等物象引导读者走入一个春愁和秋思交织的空间。诗的开头,通过“手帕藕丝”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愁苦,暗示着在美好时光中潜藏的忧伤。紧接着,轻盈的“粉线”又引起了对秋天的思念,体现出时光流逝带来的惆怅。诗中“银叶拭残香,脸羞”描绘了一种温柔而又羞怯的情感,似乎是在对逝去的爱情进行怀念。
词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开书泪痕”的意象描绘了书本中流露出的情感,泪痕和墨迹交融,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也象征着对生活中情感的反思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最后的“心渺茫云路遥”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迷惘,带有一种对未来的无奈与惆怅。
整首词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手帕藕丝纤腻织春愁:
- 细腻的藕丝编织了春天的愁苦,象征着深厚的情感基础。
-
粉线轻盈惹暮秋:
- 轻巧的粉线勾起了秋天的情思,暗示着对过去的怀念。
-
银叶拭残香脸羞:
- 银色的叶子轻拭脸上的残香,展现出一种羞怯而温柔的情感。
-
玉温柔,一半儿啼痕一半儿酒:
- 温柔如玉的情感中,泪痕与酒痕交织,反映出情感的复杂性。
-
开书泪痕香沁污鲛:
- 翻开书本,泪水的香气渗透,弄污了鲛绡,象征着情感的流露。
-
墨迹淋漓损兔毫:
- 墨迹淋漓,损坏了兔毫,表现出创作的激情与情感的倾泻。
-
心渺茫云路遥:
- 心中迷茫,感觉在遥远的云路上,反映出对未来的无助感。
-
念奴娇,一半儿行书一半儿草:
- 字迹一半是行书、一半是草书,象征情感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手帕藕丝”比喻情感之细腻。
- 拟人:银叶拭香,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词中多处对仗工整,使得诗句流畅且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缅怀和对逝去情感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的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手帕:象征思念与情感的寄托。
- 藕丝:细腻的情感,春天的愁苦。
- 银叶:岁月流逝与生命的残留。
- 泪痕:对往事的追忆与感伤。
- 墨迹:创作与情感的倾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手帕藕丝”象征什么? A. 春天的愁苦
B. 秋天的思念
C. 生活的忙碌
D. 爱情的甜美 -
诗中的“银叶”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温柔
B. 羞怯
C. 忧伤
D. 欢乐 -
“心渺茫云路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兴奋
B. 迷茫与无奈
C. 平静
D. 愉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王举之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均展现出对时光流逝和爱情的思念,但王举之更注重细腻的物象描写,而李清照则以情感为主线,更加直白。王举之用“手帕藕丝”勾勒春愁,李清照则用“花前月下”展现情感的直接与真实。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王举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