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冯贯道赴行在二首》

时间: 2025-01-27 03:24:23

儒雅风流总不如,蒸髦久合下旌车。

黄堂报政瓜初及,宣室倾贤席已虚。

楚树迎船春去尽,吴莲傍桨雨收余。

留连物色题诗裹,健步传呼有峻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冯贯道赴行在二首》

儒雅风流总不如,蒸髦久合下旌车。
黄堂报政瓜初及,宣室倾贤席已虚。
楚树迎船春去尽,吴莲傍桨雨收余。
留连物色题诗裹,健步传呼有峻除。

白话文翻译

送别冯贯道即将启程,儒雅和风流之才总是难以与他相比,蒸汽和毛发共舞的车马已经来临。黄堂内政事刚刚报告,而宣室的贤士座位已然空虚。楚树在船边迎接,春天已然结束;吴莲伴着桨边,雨水渐渐收拢。留恋于眼前的景物,题写诗句,健步奔走呼喊,前方的路途已然峻峭。

注释

  • 儒雅:指文雅、温文尔雅的风度。
  • 蒸髦:指蒸汽和毛发,形容车马的华丽。
  • 黄堂:指朝廷或政务的场所。
  • 宣室:古代指贤士聚集的地方。
  • 楚树:指楚国的树木,常用来象征离别。
  • 吴莲:指吴地的莲花,象征美好景物。

典故解析

  • 黄堂与宣室:黄堂是古代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宣室是贤士的集聚之处,二者结合,反映了政治和文人生活的交织。
  • 楚树与吴莲:楚地与吴地均为古代文化名地,象征着诗人对故土的留恋与依依不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时行,宋代著名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以其儒雅的风度和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他的诗作多以送别、游历为题,常融入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冯贯道即将出征时,诗人以此作别,表达对友人的祝福与不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动荡和人们对前途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在开头,诗人以“儒雅风流总不如”来抒发自己对冯贯道才华的赞赏,表明他在心中对友人的崇敬与羡慕之情。而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黄堂与宣室两个场所,表现出当时政治的繁忙与人才的缺失,反映出社会动荡的背景。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春去的自然景象,与友人离别的情感相呼应,楚树与吴莲的意象不仅美丽,也暗含了离别的哀伤。最后一句“健步传呼有峻除”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预示着友人即将面临的艰难旅程。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儒雅风流总不如:开篇即表达对友人冯贯道的崇敬,强调自己的不足。
  • 蒸髦久合下旌车:描写车马的盛况,暗示冯贯道将要启程,气氛渐渐热烈。
  • 黄堂报政瓜初及:政治上新情况的通报,暗示政局的变化。
  • 宣室倾贤席已虚:贤士的空缺,反映人才的流失。
  • 楚树迎船春去尽:自然景象的描绘,象征离别与春天的结束。
  • 吴莲傍桨雨收余:雨水的收敛,进一步加重了离别的氛围。
  • 留连物色题诗裹:诗人沉浸在眼前的景物中,表达了依依不舍的情感。
  • 健步传呼有峻除:最后展示了友人面临的挑战,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不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黄堂报政”与“宣室倾贤”,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 比喻:用“楚树迎船”比喻朋友相送的场景,生动形象。
  • 拟人:春去、雨收等描写,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意象分析

  • 儒雅:象征文化修养与人文情怀。
  • 黄堂:代表权力与政治,体现时局的复杂。
  • 楚树与吴莲:分别象征着家乡的美好与离别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哪些地方的意象?

    • A. 黄堂
    • B. 宣室
    • C. 楚树
    • D. 吴莲
  2. 诗人对冯贯道的态度是:

    • A. 嫉妒
    • B. 崇敬
    • C. 无所谓
    • D. 轻视

答案

  1. ABC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赠花卿》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同样表现了离别的情感,但更加豪放洒脱,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
  • 杜甫的《赠花卿》则在送别中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展现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必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