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州秋望》

时间: 2025-01-11 05:21:09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

白话文翻译

在白草和黄羊之外,只听到觱篥的哀鸣。远远地寻找苏武庙,却不登上李陵台。风助长了群鹰的搏击,云随着万马奔腾而来。关前无数的柳树,一夜之间落满了龙堆。

注释

  • 白草:指北方边塞的枯草。
  • 黄羊:指北方的野生动物。
  • 觱篥: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声音悲凉。
  • 苏武庙:纪念汉代苏武的庙宇,苏武曾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忠贞不屈。
  • 李陵台:纪念汉代李陵的台,李陵因战败投降匈奴而备受争议。
  • 龙堆:指沙漠中的沙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630-1696),清代著名诗人,字翁山,广东番禺人。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沉郁顿挫,尤其擅长写边塞风光和民族英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通过对苏武庙和李陵台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忠贞不屈精神的赞扬和对投降行为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边塞的荒凉为背景,通过对苏武庙和李陵台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忠贞不屈精神的赞扬和对投降行为的批判。诗中“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孤寂,而“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则明确表达了对苏武忠贞不屈精神的敬仰和对李陵投降行为的鄙视。后两句“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边塞的壮阔和战斗的激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草黄羊外,空闻觱篥哀: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白草和黄羊象征边塞的荒芜,觱篥的哀鸣增添了孤寂感。
  2. 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通过对苏武庙和李陵台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忠贞不屈精神的赞扬和对投降行为的批判。
  3. 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边塞的壮阔和战斗的激烈。
  4. 关前无数柳,一夜落龙堆: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变迁,无数柳树一夜之间落满沙丘,象征着边塞的沧桑。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苏武庙和李陵台的对比,突出了对忠贞不屈精神的赞扬和对投降行为的批判。
  • 拟人: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赋予风和云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荒凉景象的描绘和对苏武庙和李陵台的不同态度,表达了对忠贞不屈精神的赞扬和对投降行为的批判,展现了边塞的壮阔和沧桑。

意象分析

  • 白草、黄羊:象征边塞的荒芜。
  • 觱篥:象征边塞的孤寂和哀伤。
  • 苏武庙、李陵台:象征忠贞不屈和投降行为。
  • 群鹰、万马:象征边塞的壮阔和战斗的激烈。
  • 无数柳、龙堆:象征边塞的荒凉和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草黄羊外”描绘了什么景象? A. 边塞的繁华 B. 边塞的荒凉 C. 边塞的战斗 D. 边塞的和平

  2. 诗中“遥寻苏武庙,不上李陵台”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苏武的敬仰和对李陵的鄙视 B. 对苏武的鄙视和对李陵的敬仰 C. 对苏武和李陵的敬仰 D. 对苏武和李陵的鄙视

  3. 诗中“风助群鹰击,云随万马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风光,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敬仰。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边塞的壮阔。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屈大均《云州秋望》:两者都描绘了边塞风光,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边塞将士的敬仰,而屈大均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忠贞不屈精神的赞扬。

参考资料

  • 《清诗选》
  • 《屈大均诗集》
  • 《中国古代边塞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