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清明作》

时间: 2025-01-11 05:22:18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白话文翻译:

清晨感到轻微的寒意,傍晚天色变得阴沉,忧愁中不知不觉春天已深。落花似乎含泪,是因为风雨的摧残,啼鸟却无情,自古至今都是如此。故国的江山只能在梦中相见,中华的英才又逐渐消逝。四海之内,英雄无归宿之地,每年寒食节,都让游子心痛。

注释:

  • 轻寒:轻微的寒意。
  • 阴:阴沉的天色。
  • 春深:春天已深,指时节已晚。
  • 落花有泪:比喻落花似乎含泪,因风雨摧残而凋零。
  • 啼鸟无情:指鸟儿的啼叫不受情感影响,自古至今都是如此。
  • 故国江山:指作者的故乡和祖国。
  • 徒梦寐:只能在梦中相见,无法实际触及。
  • 中华人物:指中华的英才、杰出人物。
  • 销沉:逐渐消逝、沉没。
  • 龙蛇:比喻英雄豪杰。
  • 四海归无所:指英雄无归宿之地。
  • 寒食:寒食节,古代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
  • 怆客心:让游子心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号非熊,清代著名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他的诗歌多抒发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风格沉郁悲壮。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壬戌年(1682年)的清明节,当时屈大均身处异乡,感慨时局动荡,英雄无归宿之地,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中华英才消逝的哀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明节为背景,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抒发个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诗中“落花有泪因风雨”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落花赋予了人的情感,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衰败的哀痛。“故国江山徒梦寐”则进一步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无法触及的思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和无奈,展现了屈大均诗歌沉郁悲壮的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朝作轻寒暮作阴”:描绘了一天中天气的变化,从清晨的轻微寒意到傍晚的阴沉天色,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压抑的氛围。
  2. “愁中不觉已春深”:表达了作者在忧愁中不知不觉春天已深的感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作者内心的无奈。
  3. “落花有泪因风雨”:运用拟人手法,将落花赋予了人的情感,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衰败的哀痛。
  4. “啼鸟无情自古今”:通过对比落花和啼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无情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5. “故国江山徒梦寐”:抒发了作者对故国的无法触及的思念,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6. “中华人物又销沉”:感慨中华英才的逐渐消逝,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哀痛。
  7. “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英雄豪杰无归宿之地,表达了作者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8. “寒食年年怆客心”:通过寒食节的描写,抒发了作者作为游子的心痛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落花有泪”,将落花赋予了人的情感。
  • 对比:如“落花有泪”与“啼鸟无情”的对比,突出了人事变迁的感慨。
  • 比喻:如“龙蛇四海归无所”,用龙蛇比喻英雄豪杰。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和个人的情感抒发,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展现了屈大均诗歌沉郁悲壮的风格。

意象分析:

  • 落花:象征着故国的衰败和人事的变迁。
  • 啼鸟:象征着自然界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
  • 故国江山:象征着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 龙蛇:象征着英雄豪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落花有泪因风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2. 诗中“故国江山徒梦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B. 对时局的无奈 C. 对春天的喜爱
  3. 诗中“龙蛇四海归无所”中的“龙蛇”比喻什么? A. 英雄豪杰 B. 自然界的动物 C. 春天的景象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陈恭尹的《壬戌清明作》
  • 梁佩兰的《壬戌清明作》

诗词对比:

  • 屈大均的《壬戌清明作》与陈恭尹的《壬戌清明作》在主题和风格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
  • 《岭南三大家诗选》
  • 《屈大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