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27 03:35: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绝不闲吟,也难薄醉。
消凝只为行藏累。
踪迹数遍北南东,看处处室空人悴。
风雨飘萧,河山破碎。
心头眼底都无绪。
咀愁嚼恨太寻常,谁解得者番滋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绝对不会闲聊吟唱,也难以醉倒于酒。心中郁结的烦恼只因行踪的疲惫。走遍了北方、南方和东方,所有地方都显得空荡荡的,人们也显得疲惫不堪。风雨飘洒,河山已经破碎。心中和眼底都没有任何情绪。品味着愁苦和怨恨,这样的感受太过寻常,谁能理解其中的滋味呢?
注释:
- 闲吟:随意吟唱,指无所事事的闲聊。
- 薄醉:轻微醉酒,形容饮酒并不酩酊。
- 消凝:内心的郁结和忧虑。
- 踪迹:行走的痕迹,指旅行的经历。
- 破碎:形容国家或生活的动荡不安。
- 咀愁嚼恨:反复品味愁苦和怨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荫龙(1880-1949),字子华,号默轩,江苏人。近现代诗人,以其婉约、沉郁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个人情感与社会动荡。
创作背景:
《踏莎行》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心中充满忧愁与无奈。诗词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挣扎。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即以“绝不闲吟”表明自己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难以从生活的重担中解脱。诗人游历四方,遍访南北,却发现每处都是“室空人悴”,可见他内心的彷徨与失落。
“风雨飘萧,河山破碎”一句,生动地刻画了社会动荡的现状,诗人的心情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由此可见,诗人不仅在抒发个人情感,更是在表达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最后两句“咀愁嚼恨太寻常,谁解得者番滋味”,将诗人的苦闷与愁苦提升到哲学的层面,反映出他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痛苦的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具有强烈的时代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绝不闲吟,也难薄醉:诗人强调自己无暇吟唱,也难以沉醉于酒。
- 消凝只为行藏累:内心的郁结来自于长途跋涉的疲惫。
- 踪迹数遍北南东:走遍了四面八方,经历了很多。
- 看处处室空人悴:到处都是空荡荡的房间,人人显得疲惫。
- 风雨飘萧,河山破碎:自然环境的凋零与国家的破碎,象征着动乱。
- 心头眼底都无绪:内心和视线中都是无奈与迷茫。
- 咀愁嚼恨太寻常:品味愁苦与怨恨的感觉常常存在。
- 谁解得者番滋味:谁能真正理解这种复杂的滋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与怨恨比作可以品味的食物。
- 对仗:如“北南东”与“室空人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绝不闲吟,也难薄醉”,强调诗人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悲哀感受与个人内心的孤独,揭示了在动乱背景下,个体的无力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动荡和不安的环境。
- 河山:代表着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沉浮。
- 愁恨:内心复杂的情感,象征着诗人的苦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开头提到的“闲吟”指的是什么?
A. 随意吟唱
B. 认真作诗
C. 酒后狂言
D. 旅行吟唱 -
“踪迹数遍北南东”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快乐的心情
B. 内心的迷茫与疲惫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朋友的思念 -
诗的结尾提到“谁解得者番滋味”意指什么?
A. 大家都能理解
B. 只有他自己能理解
C. 生活的苦涩难以言表
D. 生活充满乐趣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然的向往。
- 李白《月下独酌》:展现了个人情感与孤独的主题。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个人情感的深入探讨,但朱荫龙的诗更侧重于社会动荡的影响,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柔软。
参考资料:
- 朱荫龙《诗词选》
- 《中国近现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