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三章》

时间: 2025-01-26 02:02:59

浮云浮云,集于扶桑。

扶桑茫茫,日暮之光。

匪日之暮,浮云之污。

嗟我怀人,犹心如蠹。

浮云浮云,集于咸池。

咸池微微,日昃之时。

匪日之昃,浮云之惑。

嗟我怀人,忧心如织。

浮云浮云,集于高舂。

高舂濛濛,日夕之容。

匪日之夕,浮云之积。

嗟我怀人,忧心如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云浮云,集于扶桑。扶桑茫茫,日暮之光。匪日之暮,浮云之污。嗟我怀人,犹心如蠹。
浮云浮云,集于咸池。咸池微微,日昃之时。匪日之昃,浮云之惑。嗟我怀人,忧心如织。
浮云浮云,集于高舂。高舂濛濛,日夕之容。匪日之夕,浮云之积。嗟我怀人,忧心如惄。

白话文翻译:

浮云啊浮云,聚集在扶桑之上,扶桑远远的,映照着日暮的微光。不是因为日落,浮云却显得肮脏。我思念的人啊,心中犹如虫蛀。
浮云啊浮云,聚集在咸池之上,咸池微微,正值日头西斜。不是因为日斜,浮云却令人困惑。我的思念啊,忧心如织。
浮云啊浮云,聚集在高舂之上,高舂朦胧,映照着日落的模样。不是因为日落,浮云却沉积。我的思念啊,忧心如惄。

注释:

  • 扶桑:传说中的神树,代表东方,日出之地。
  • 日暮:傍晚,太阳落下的时候。
  • 浮云之污:指云彩阴霾,心情阴郁。
  • 咸池:古代传说中的湖泊,象征着美好。
  • 日昃:太阳西斜,时间的推移。
  • 忧心如织:形容心中忧虑如同织布般复杂。
  • :忧伤、烦恼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现对亲友的思念与自然景观的感悟。

创作背景:

《浮云三章》创作于诗人思念友人或爱人之时,反映了内心的忧愁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浮云三章》以浮云为线索,贯穿了三段描写,借助浮云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内心的忧愁。诗中对浮云的描绘既是自然现象的写照,也是情感的寄托。每一段的开头都重复“浮云”,不仅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也体现了思念的持续和加深。诗人通过不同的场景(扶桑、咸池、高舂)来展示思念的层次和深度,随着浮云的变化,心中的忧伤愈加明显。最后一句“忧心如惄”将情感推向高潮,传达出一种难以排遣的忧伤与困惑。整首诗在平淡中见深情,展现了唐代诗人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章:浮云在扶桑之上,日暮的光辉让人感到模糊,思念的人如同心中的蛀虫,令人困扰。
  • 第二章:浮云聚集在咸池,日头西斜,令人感到困惑,思念如同繁织的布料,复杂而无解。
  • 第三章:浮云在高舂之上,日落的影子朦胧,心中的忧虑如同可见的积聚,令人无法释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虫蛀、织布,形象生动。
  • 拟人:浮云似乎有了情感,能引发人的思绪。
  • 对仗:每章的句式相似,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浮云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内心的忧愁,展现了唐代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渗透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浮云:象征着飘忽不定的情感与思念。
  • 扶桑咸池高舂:分别代表不同的时空背景,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浮云在第一章聚集在哪个地方?

    • A. 咸池
    • B. 高舂
    • C. 扶桑
    • D. 黄河
  2. “忧心如织”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思念
    • C. 疲惫
    • D. 幸福
  3. 诗中提到的“惄”字意思是?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比较皎然的《浮云三章》和李白的《月下独酌》,都涉及思念与孤独,但皎然更侧重于自然与情感的结合,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豪放的个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