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时间: 2025-01-25 18:17:34

云尽野烟灭,青空悬玉盘。

影涵千丈静,光入五湖宽。

远棹渔镫澹,高枝鸟梦寒。

夜深秋更好,我与月同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尽野烟灭,青空悬玉盘。
影涵千丈静,光入五湖宽。
远棹渔镫澹,高枝鸟梦寒。
夜深秋更好,我与月同看。

白话文翻译:

云彩消散,野外的烟雾也消失了,
青空中高悬着一轮玉盘似的明月。
月影映照在宁静的水面上,
光辉照进五湖之宽广。
远处的渔船轻轻晃荡,渔灯闪烁,
高处的树枝上鸟儿在梦中寒冷。
夜深了,秋天的夜更显得美好,
我与明月共同欣赏这美景。

注释:

  • 云尽:云彩消散,表示天气晴朗。
  • 野烟:乡野中的烟雾,通常是指农田或村庄的烟火。
  • 青空:碧蓝的天空。
  • 玉盘:比喻明亮的月亮,形状像玉盘。
  • 千丈:形容深邃的水面,意指水深。
  • 五湖:泛指大海和湖泊,象征广阔的水域。
  • 高枝:树的高处。
  • 渔镫:渔船上的灯,通常用来吸引鱼。
  • :指冷,鸟在高枝上,夜深而寒冷。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清冷、孤寂与高远的情感。月亮常与思乡、离别等情感相连。清代诗人熊文泰采用月亮作为意象,表达与月共赏的孤独感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熊文泰,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擅长山水诗和咏月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秋夜,诗人独自一人,在自然环境中感悟月光与秋夜的美丽,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月》这首诗以清新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捕捉了秋夜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开头通过描绘“云尽野烟灭”的情景,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澈明朗的夜空之中,月亮如同一轮璀璨的玉盘,静静悬挂在空中,给人一种高远而清幽的感觉。接着,诗人用“影涵千丈静,光入五湖宽”描绘了月光的细腻与广阔,月影映照在水面上,带来一种宁静的美感,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柔和的光辉笼罩。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描绘远处渔船的灯光和高枝上鸟儿的梦境,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秋夜氛围。在这个深邃的夜晚,诗人感受到一份孤独与静谧,正是这种情感,使得“夜深秋更好”显得更加深刻。最后一句“我与月同看”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云尽野烟灭”:描绘了清朗的夜空,给人以空灵感。
    • “青空悬玉盘”:比喻月亮的明亮与高悬,象征着遥远的想象。
    • “影涵千丈静”:月光的倒影在水中,表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光入五湖宽”:象征着月光的普照与宽广,暗示着自然的浩瀚。
    • “远棹渔镫澹”:渔船远去,渔灯微弱,表现出一种静谧的生活场景。
    • “高枝鸟梦寒”:夜色深沉,鸟儿在高处栖息,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意境。
    • “夜深秋更好”:强调秋夜的美与宁静。
    • “我与月同看”:表达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玉盘”比喻月亮,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的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月亮、湖水、鸟儿等意象交织,传达出深刻的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月亮和宁静的自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孤独的反思,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心境。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孤独、高远与清澈的情感。
  • 水面:代表内心的宁静与广阔的思考。
  • 渔灯:表达对生活的淡泊与宁静的追求。
  • 鸟儿:象征自由与孤独,反映内心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空悬玉盘”中的“玉盘”比喻什么?

    • A. 太阳
    • B. 明月
    • C. 星星
  2. 诗中提到的“渔镫”指的是什么?

    • A. 渔船
    • B. 渔灯
    • C. 渔网
  3.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 A. 对人生的追求
    • B. 对自然的赞美与孤独的反思
    • C. 对家乡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月夜忆舍弟》: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熊文泰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