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时间: 2025-01-26 01:4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断桥流水,小窗横幅,一样黄昏时候。和烟和月写生难,定寒了玉人翠袖。红罗曲罢,缟衣梦醒,枝上霜禽觑逗。随他羌笛再三吹,吹不到十分清瘦。
白话文翻译:
在断桥流水旁,小窗户的横幅下,正是黄昏时分。烟雾和月光交融,难以描绘出那美好的景象,心中只感到寒冷,仿佛冰冷的玉人已披上翠色的衣袖。红罗曲子已经结束,缟衣女子梦中已醒,枝头的霜禽正在轻轻窥探。虽然羌笛再三吹奏,但那声音却无法传达到那份清瘦的心境。
注释:
- 断桥流水:指景致优美的桥边流水,常用来渲染孤独与凄凉的氛围。
- 小窗横幅:小窗户旁悬挂的横幅,可能指窗外的景象。
- 和烟和月:指烟雾和月光交融,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玉人翠袖:玉人形象的女子,翠袖寓意美丽而清冷的气质。
- 红罗曲罢:红罗指红色的绸缎,曲子结束象征着一种情感的消逝。
- 缟衣梦醒:缟衣女子指的是梦中的美人,梦醒表示清醒后的失落。
- 霜禽觑逗:霜禽指的是受寒霜的鸟儿,觑逗表示它的好奇与不安。
典故解析:
该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借助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怀与失落。诗中“羌笛”常用于描绘边疆的情感,具有悠远的历史文化背景。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吴藻(约1715—1776),字子华,号致斋,清代诗人,以词作著称,风格婉约细腻,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个人感受,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失落的惋惜。
诗歌鉴赏:
《鹊桥仙》通过精致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传递了诗人对黄昏美景的感怀与内心的孤独。开篇“断桥流水,小窗横幅”,将视线引入一个静谧的环境,伴随着黄昏的降临,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略显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和烟和月写生难”,展示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的无奈,似乎连烟雾与月光都无法准确描绘出他心中的情感。随着“红罗曲罢,缟衣梦醒”,时间的流逝带走了梦中的美好,现实的清醒让人更感失落。结尾的“随他羌笛再三吹,吹不到十分清瘦”,则是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无奈,更加深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整体而言,该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失去后的惋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断桥流水:描绘了一个孤独安静的环境,给人一种距离感。
- 小窗横幅:窗户的横幅象征着内心情感与外界景象的对比。
- 和烟和月:自然景象的融合,强调了诗人面对美好却无法捕捉的遗憾。
- 红罗曲罢:结束的曲子象征着情感的结束与梦境的破灭。
- 缟衣梦醒:清醒后的失落感,强调了情感的脆弱与瞬息万变。
- 霜禽觑逗:鸟儿的窥探象征着对生活的好奇与不安。
- 羌笛再三吹:羌笛的悠远声响却无法触及内心的清瘦,表达深刻的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人翠袖”,比喻美丽的女子,传达了清冷的气质。
- 拟人:如“霜禽觑逗”,赋予鸟儿情感,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红罗曲罢,缟衣梦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节奏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体现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失落,表达了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断桥:象征着人生的断裂与无奈。
- 流水:流动的时间与不变的思念。
- 黄昏:象征着逝去与失落的美好。
- 羌笛:远方的呼唤与无尽的思念。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断桥流水”意指什么?
- A. 美好的景象
- B. 孤独的环境
- C. 快乐的时光
-
诗中“羌笛”代表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失落
- C. 愤怒
-
“红罗曲罢,缟衣梦醒”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 A. 满足
- B. 失落
- C. 忧伤
-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杨柳枝》
-
诗词对比:
- 吴藻的《鹊桥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以细腻的情感刻画和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孤独与失落的主题。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追忆,而吴藻则侧重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透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吴藻生平与作品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