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步虚词十首 其四》
时间: 2025-04-29 01:19: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凝真天地表,绝想寂寥前。有象犹虚豁,忘形本自然。开经壬子世,值道甲申年。回云随舞曲,流水逐歌弦。石髓香如饭,芝房脆似莲。停鸾燕瑶水,归路上鸿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尘世的境界,真理浑然天成,思想在寂静中消散。事物的形象似乎是虚空而广阔的,忘却了自我,回归自然。时光在壬子年开启,正逢甲申年。云朵随着舞曲起伏,流水伴着乐音荡漾。石髓的香气如同美味的饭菜,灵芝的房间则脆弱如同莲花。停驻在瑶水边的鸾鸟,归途在鸿雁的天际。
注释:
- 凝真:凝聚的真理。
- 绝想:绝无妄想。
- 有象犹虚豁:有形的事物仍显得虚无而开阔。
- 开经:开启经典或经文。
- 壬子、甲申:天干地支的年份,分别指特定的年份。
- 回云:随风而舞的云彩。
- 石髓:一种石头,常用于形容特定的香气。
- 芝房:灵芝的栖息之地。
- 瑶水:美丽的水域。
- 鸿天:大雁飞翔的天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庾信(约513年-约577年),字子山,号慕宗,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和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庾信仕途颠沛、心境孤寂之时,反映出他对道家哲学的向往与追求,试图在纷扰的世俗中寻找一份宁静与超脱。
诗歌鉴赏:
《道士步虚词十首 其四》展现了庾信对道家思想的深入理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虚无而又真实的境界。开篇的“凝真天地表,绝想寂寥前”直接引入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真理的感悟,仿佛人类的思想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接下来的句子描绘了一个超然的状态,似乎一切事物的本质都在自然中显现。诗中的“回云随舞曲,流水逐歌弦”更是通过生动的描写,传达出一种灵动的美感,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最后几句则回归到具体的意象,石髓和灵芝的香气,瑶水与鸿天的画面,构建了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凝真天地表”:真理在天地之间凝聚。
- “绝想寂寥前”:妄想在寂静中被消除。
- “有象犹虚豁”:即使有形象,也显得虚无而开阔。
- “忘形本自然”:忘却了形体,回归自然本真。
- “开经壬子世,值道甲申年”:指代特定的年份,具有象征意义。
- “回云随舞曲,流水逐歌弦”:描绘自然与音乐的和谐。
- “石髓香如饭,芝房脆似莲”:用细腻的比喻表现自然的美好。
- “停鸾燕瑶水,归路上鸿天”:展现归途的宁静与辽阔。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髓香如饭”,将香气比作饭,生动形象。
- 拟人:云和流水被赋予了人类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感。
- 对仗:如“回云随舞曲,流水逐歌弦”,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道家哲学的追求,以及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体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云、流水、石髓、灵芝等自然元素,象征着宁静与纯净。
- 音乐意象:舞曲、歌弦,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超脱意象:归路、鸿天,象征着心灵的归宿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凝真”指的是什么? A. 真理的凝聚 B. 感情的凝聚 C. 具体的景象
答案:A -
“有象犹虚豁”中“虚豁”的意思是? A. 幽暗 B. 开阔 C. 渺小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壬子、甲申”是指? A. 诗人的名字 B. 天干地支的年份 C. 自然现象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表现自然之美与人心的宁静。
- 李白的《庐山谣》:表达对自然的向往与超脱。
诗词对比:
- 庾信《道士步虚词》与王维《终南山》:
- 两者均描绘了自然美,但庾信更侧重于道家哲学的探讨,而王维则更多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山水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庾信全集》
- 《道教文化与中国古诗词》
- 《南北朝诗人研究》